【編者按】
城市的核心是人。
城市是多系統、多層面復合運行的“有機生命體”,治理之善,講統籌也講協調,要面子更要里子,重當下更重長遠。城市治理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也都是人,以人民群眾的感受為檢驗標準,與人為善,“把讓群眾生活更舒適這一理念融入城市規劃建設的血脈里、體現在每一個細節中”。所以,城市治理需要以人為本的敬畏心、追求高質量發展的精巧心,力求以繡花工夫“繡”出一個個群眾可感可觸、稱道稱善的生活剖面。
為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城市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論述,貫徹落實中央城市工作會議精神,本報今起推出“大城善治 上海實踐”系列報道,聚焦來自基層“不破法規破常規”的創新探索和現代化人民城市治理一線的鮮活案例。
保德路1238弄入口,終于掛上“藝康苑”新門頭。門頭標牌掛起之前,有居民提議:“‘藝康苑’的字體能否和共康路88弄正門的字體統一?”
這一訴求,表面是審美,背后戳中的是居民內心的“身份認同”。
藝康苑居民區很特別。因行政區劃曾有調整,如今的居民區一分為二,跨越靜安、寶山兩區,有兩個門牌號,分屬兩個街鎮、兩個居委會管轄。然而,小區內是一個業委會自治,一個物業公司管理。
“行政雙軌、自治一體”,傳統管理手勢在藝康苑明顯不夠用了。于是,在黨建引領下,一場基層治理的特殊實驗在此進行——結合“治理共同體”理念,大家打破傳統條塊分割,以居民實際需求為中心,跨區域、跨部門,并動員居民力量協同共治。
藝康苑居民區黨總支書記黃雅祥透露,不久后,兩個居委會空間上也將打破“各歸各”,新增與物業、業委會合署辦公點位。改造效果圖已經出爐。“合署辦公的目標,是實現資源整合與服務下沉,更重要的是從思想到力量的融合。”
破壁:創新“雙重多數”機制
兩區間的行政邊界,也投射在社區治理中:社區內兩個片區,在社區管理標準、財政支持力度、公共服務供給等方面難免存在差異,治理權責也有模糊地帶。“剛搬進來,感覺不到你我之分。但問題漸漸浮出水面。”業委會主任崔勇生是第一批居民。他舉例說,小區里有一側路燈年久失修,綠化帶淪為半人高的荒草地。黃雅祥坦言:這種跨區治理服務的差異化與不平衡,直接導致小區治理中的“四難”——重大項目落地難、業主大會表決難、統一資金投入難、小區物業治理服務難。
共康二村黨總支書記劉靜華告訴記者,小區1336戶居民中,靜安區居民994戶,約占75%,寶山區居民342戶,約占25%。涉及社區具體事務,如果只是機械按照“少數服從多數”原則,寶山區居民們普遍反映“話語權不足”。
破壁,始于彭浦新村街道與寶山區廟行鎮的聯動。經多輪共商共議,創新制度設計——《藝康苑小區業主大會議事規則》,創建“雙重多數”機制:將靜安區域業主編為第一小組,寶山區域業主編為第二小組。小區重大事務決策,必須先由兩個小組在各自區域內形成多數意見,再共同協商、共同決策,最終達成跨區域的整體多數共識。
“它超越了簡單的票數計算,從制度層面保障不同區域居民,尤其是相對少數一方,在涉及重要利益事務上享有平等的參與權和實質性的否決權。”崔勇生說。
一個被行政區劃分割的小區,正在被“治理共同體”的智慧縫合。
此前,業主大會討論一項由靜安區提供的專項資金項目——將原本易積水、易絆倒老人的水泥路面鋪設瀝青。然而,資金僅覆蓋小區內靜安區域。有靜安居民主動提議:“我們日常通行必經寶山區域的主干道,這條路是共通的,理應共同修繕!”這一呼吁得到超過95%業主的贊同。
業主大會依據新議事規則,一致決定動用小區維修基金,將寶山區域一并納入改造范圍。預計今年內,全小區路面將完成瀝青鋪設。這次合作,讓兩邊居民區書記都感嘆:“跨區之困”亦可轉化為“共治之機”。
融合:家園不問門牌
今年,社區內約1200平方米的“荒廢區域”被打開,一個貫通兒童游樂區、長者健身區的“全齡友好空間”躍然而出。大伙在充分協商中,找到了“綠化多還是活動設施多”的平衡點。
相關政府部門計劃在小區內實施兒童樂園及智能化健身設施改造項目。藝康苑社區的“共商共建共治”聯席會議和跨區協調會再次發揮作用。從設計方案到健身器材分布,從區域劃分到綠化品種搭配,不分你我,整體規劃,大事小情居民都來出主意。
壁壘被治理共同體的意識所溶解。不少有經驗的居民當起“編外”工程監理員:“鋪設瀝青前,一定要把路面上的干涸泥漿清理干凈,不然會影響黏合度和質量。”“埋設管道時,埋深必須達標,且要分層壓實。”居民們紛紛提出專業建議。
最讓兩位書記感動的是施工期間的配合。第一天的瀝青鋪設,施工區域近400輛私家車需要挪位。當得知物業公司無法完全解決停車問題時,許多居民想方設法為施工讓路:有的把車停在單位或親友家,有的提前安排了車輛保養。
因為有大家群策群力,綜合治理帶來意外之喜:大家齊心協力,小區“挖”出30個停車位的增量。
有人來小區問路,靜安區域居民李楓沒有說“在寶山那邊”,而是手一指:“圓盤過去就是!”黃雅祥說,從旁觀者到參與者,不分你我,真正的家園,不問門牌。
原標題:《同一小區被兩區“掰開”,還理得好么?|大城善治 上海實踐》
欄目主編:王嘉旖 文字編輯:占悅
來源:作者:文匯報 王宛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