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5院校,前些年還是人人擠破頭也想去的地方。可經過一輪又一輪畢業生的驗證,越來越多的985開始爆冷。
不是學校的教學理念不對,也不是學校的含金量不好,而是學校還是走歪路了。不把學生當學生,把學生當客戶,能坑一個是一個。
反噬在幾年后出現,今年多所985院校招生爆冷,甚至出現了生源緊缺,不斷補錄都錄取不到學生的結果。
“教學不是為了斂財!”多所985傳統伎倆被識破,遭遇生源爆冷
今年重慶高考錄取放榜時,同濟大學提前批工科實驗班(建筑城規方向)投檔線竟跌到604分,比去年直降46分。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的電子商務專業更慘,499分就能撿漏。看起來,今年錄取情況明朗,學校降分,是上岸的好機會。
但家長和考生都不傻,把冷門專業包裝成“工科實驗班”“自然科學試驗班”塞進提前批,也不能拯救冷門專業畢業就失業的命運。
而且,越來越多的家長,看透了這個套路。天津大學把環境工程、食品工程偽裝成“科研試驗”八大類。
復旦大學把生態學、文物與博物館學包裝成“自然科學實驗班”,河南提前批塞60多個名額,正式批次只留8個坑位。
浙江大學把水產、農林專業披上“特色教學”。這些聽著高大上的名字,拆開全是就業率墊底的“天坑專業”。
有家長算過賬:某985“智能制造實驗班”里焊接技術專業的學生,畢業平均薪資比同校計算機專業低40%,投百份簡歷石沉大海的大有人在。
學校這種把學生當客戶,瘋狂斂財的招生套路,讓人心寒。但家長也有疑問,為什么這樣的專業不砍掉,偏要留下來坑人呢?
為何高校寧可玩文字游戲也不砍掉冷門專業?
學校里的彎彎繞繞,其實沒有大家想的那么簡單。什么是冷門專業?哲學,歷史等文史類的很冷門把,把專業砍掉,那這些老師怎么辦?
這些老師教授,大多都是事業編,裁專業就得砸人飯碗,校方根本扛不住壓力,只能硬著頭皮繼續。
還有學科評估指標,像考古學、博物館學這類專業,就算只招10個學生也能幫學校充“人文社科門類齊全”的門面,保住雙一流評審分數。
還有比如煙草學、茶學等小眾專業,背后站著中煙公司、農業廳等金主,河南農業大學煙草專業80%畢業生直接進煙草系統,年薪15萬起,學校怎舍得斷財源?
還有些專業純粹是校領導拍腦門的“政績工程”,比如跟風開設的數字媒體藝術,全國238所高校扎堆招生,結果產能過剩,畢業生去MCN機構剪視頻月薪僅5000。
不管學生畢業之后薪資待遇如何,學校需要這個專業撐門面,老師需要這個專業維持工作,所以唯一能做的,就是想盡辦法招生。
筆者寄語:
這場學校和學生之間的博弈,其實就是高等教育的“遮羞布”。扯開他的手法,不在于消滅冷門專業,而在戳破信息差。
在冷門的專業也有人喜歡,在難就業的市場,也總有人專業對口。所以我們要做的,是認清楚的實力和需求,對癥下藥。
說到底,高校招生不是“割韭菜”游戲。當同濟604分、貿大499分的投檔線成為耳光扇醒裝睡的人,或許正是教育回歸本真的契機——畢竟真正的好大學,不會把學生當冷門專業的“接盤俠”。
(圖片均來源于網絡,如若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