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參考消息援引俄新社7月17日報道,美國駐歐洲和非洲陸軍司令兼北約陸軍司令克里斯托弗·多納休稱,北約已做好對俄羅斯加里寧格勒州防御實力進行作戰壓制的計劃。這一表態被外界視為美國在俄烏沖突中的“底牌”之一,而此時普京似乎已發現反擊時機。與此同時,俄烏雙方兵力正迅速集結,這場沖突的走向變得愈發不簡單。俄議員表示,這位美國將軍在拋出此類言論時,必須對此有清醒的認知。該計劃將引爆第三次世界大戰,進而升級為全球性對抗——屆時不會有贏家。”
美國的一系列動作正在改變沖突的節奏。特朗普14日在白宮會見北約領導人呂特時表示,若俄羅斯50天內未與烏克蘭達成停火協議,將對俄征收100%關稅,也就是所謂的二級關稅。白宮官員還說明,會對其他從俄購買石油的國家實施次級制裁。特朗普還稱北約成員國將向美國購買包括“愛國者”導彈和發射器在內的數十億美元軍備,隨后協調運往烏克蘭。
俄軍(資料圖)
但美國媒體報道,美國自身武器庫存面臨短缺,像“愛國者”防空系統就很難在短時間內交付烏克蘭,歐洲國家也不知道該買什么送給烏克蘭。這種軍援計劃與實際能力的落差,讓美國對烏支持的“底牌”顯得有些蒼白。面對美國和北約的動作,俄羅斯展現出了強硬姿態。俄羅斯國家杜馬國際事務委員會主席列昂尼德·斯盧茨基針對多納休的表態回應,襲擊加里寧格勒州就是進犯俄羅斯,俄方會采取包括新版軍事學說及核威懾學說在內規定的一切報復措施。
他還指出該計劃可能引爆第三次世界大戰,屆時沒有贏家。這種明確的核威懾回應,是俄羅斯對北約強硬態度的直接反擊。北約內部也并非鐵板一塊。北約新任歐洲盟軍最高司令、美國空軍上將亞力克蘇斯·格林克維奇稱,即便烏克蘭沖突和平解決,北約仍視俄羅斯為威脅。但此前歐盟成員國外長在布魯塞爾召開會議商討對俄第18輪制裁方案時,因斯洛伐克等國反對未能通過,推遲到16日繼續審議。
俄軍醞釀大規模進攻(資料圖)
這顯示出北約及歐盟內部在對俄策略上存在分歧,這種分歧可能影響他們對沖突的干預效果。歐盟方面,18日正式通過對俄羅斯第18輪制裁方案。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在社交媒體表示,此輪制裁打擊“俄羅斯沖突機器的核心”,涉及銀行業、能源業、軍工產業,還有新的動態油價上限機制,且會持續至俄烏沖突結束。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卡拉斯稱,方案包括首次對俄羅斯石油公司在印度的最大煉油廠實施制裁。
而俄羅斯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表示,俄羅斯會全面評估制裁以降低負面影響,強調制裁是雙刃劍,會給施加國帶來影響,且俄羅斯已對制裁形成“免疫”。俄羅斯副外長格魯什科也表示,不排除采取反制措施的可能性。值得注意的是,這輪制裁還涉及中國機構。彭博社記者詢問歐盟制裁涉及中國部分銀行時,外交部發言人林劍表示,中方反對無國際法依據、未經聯合國安理會授權的單邊制裁,中俄企業正常交往不應受干擾,敦促歐方停止損害中國企業利益,中方會維護企業正當權益。
普京和特朗普(資料圖)
中國駐歐盟使團也針對歐盟將兩家中國金融機構列入制裁名單回應,稱歐方行為性質和影響惡劣,中方堅決反對并提出嚴正交涉,會采取堅決措施維護自身權益。在軍事行動上,沖突仍在持續。俄羅斯國防部17日深夜通報,17日21時至23時,俄軍防空系統擊落22架烏克蘭無人機。莫斯科市市長索比亞寧也在社交媒體稱,俄軍防空部隊擊落數架企圖襲擊莫斯科的無人機,不過烏克蘭方面暫未回應。雙方在戰場上的攻防,加上各方的制裁與反制、軍援與應對,讓兵力集結背后的局勢更加復雜。
俄羅斯在應對制裁方面已有一定經驗。普京指出,歐洲放棄俄羅斯天然氣給包括玻璃制造業在內的歐洲工業帶來一連串負面后果。俄羅斯方面多次表示,西方拒絕購買俄油氣是錯誤的,相關國家會通過中介高價購買。這種對制裁的適應和對歐洲制裁反噬效應的認知,可能讓俄羅斯在當前局勢中更有底氣。如今,美國底牌逐漸顯露,俄羅斯做好應對準備,歐盟持續加碼制裁,中國明確自身立場,俄烏雙方在戰場內外的較量不斷升級。兵力迅速集結的背后,是各方戰略的碰撞,這場沖突的下一步發展,正吸引著全球的目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