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靠不住了?歐洲掀軍備競賽:造導彈、攢核盾,英國直接喊 "戰備"……
菲奧娜?希爾最近的一句話,撕開了美歐盟友關系的遮羞布。這位曾為特朗普操盤對俄政策、如今擔任英國國防顧問的資深人士,在《衛報》采訪中直言不諱:"特朗普的美國,早就不是那個能信靠的盟友了。" 這話像一根刺,扎在歐洲各國的心上 —— 畢竟,他們依賴美國核保護的日子,可能真的要結束了。
一、從 "美國保護傘" 到 "靠自己":歐洲突然慌了
歐洲的安全感,這些年一直掛在美國的戰車上。冷戰時靠美國制衡蘇聯,如今面對俄羅斯的 "混合戰爭",還是習慣性想找美國撐腰。但菲奧娜?希爾的警告,點破了一個殘酷現實:
俄羅斯的威脅就在眼前:她說俄羅斯早已對英國開戰,"投毒、暗殺、網絡攻擊、破壞活動" 從沒停過。索爾茲伯里神經毒劑事件、北溪管道爆炸疑云、針對歐洲議會的黑客攻擊…… 樁樁件件都在提醒歐洲:俄羅斯的 "鐵錘" 已經揮到眼前。
美國的 "鐵砧" 靠不住了:特朗普一句 "美國優先",能讓對歐安全承諾說變就變。立陶宛想請美國核彈 "護身",結果特朗普團隊含糊其辭;德國盼著美國牽頭反制俄網絡攻擊,卻被潑冷水 "先管好自己"。歐洲突然發現,冷戰時那個 "說一不二" 的美國,現在更像個 "隨時會撤資的股東"。
最讓歐洲心驚的是核保護。過去東歐小國敢硬剛俄羅斯,全靠美國部署在歐洲的核彈頭撐腰。可現在,立陶宛偷偷改憲法,想讓法國核彈進駐;還有國家私下討論 "自己造核彈"—— 誰也不想再把命押在特朗普的 "脾氣" 上。
二、俄羅斯軍工頂到天花板,歐洲連夜 "補作業"
歐洲的緊迫感,一半來自俄羅斯的軍工狂飆。俄國防部數據顯示,其導彈產量較 2022 年翻了 3 倍,"口徑" 巡航導彈庫存夠打半年高強度戰爭,坦克月產能突破 150 輛,比歐洲各國總和還多。普京在軍工會議上放話:"要讓對手明白,我們的產能沒有上限。"
反觀歐洲,過去躺在美國保護傘下 "軍備躺平" 太久,現在急著補課:
- 英國德國聯手造 "2000 公里導彈":剛簽的《肯辛頓條約》藏著大動作。萊茵金屬正在研發大推力火箭發動機,外媒推測兩國要搞中程彈道導彈 —— 射程超 2000 公里,能直接打到莫斯科周邊。這意味著歐洲終于要有 "能打到俄羅斯腹地" 的武器,不用再看美國臉色。
- 法國不甘落后:馬克龍宣布研發同款中程導彈,強調 "突防能力必須碾壓俄防空系統"。法國是歐洲唯一有完整核威懾體系的國家,現在急著升級導彈,明顯是想當 "歐洲防務帶頭大哥"。
- 英國直接喊 "戰備模式":首相斯塔默砸出 150 億英鎊造核彈頭,要建 12 艘核潛艇、6 家彈藥廠,囤 7000 枚巡航導彈,連網絡部隊都擴編了。這架勢,是把 "靠自己" 刻在了國防戰略里。
三、從 "依賴美國" 到 "自己扛":歐洲為何突然硬氣?
這波軍備升級,本質是歐洲對美國的 "信任崩塌"。菲奧娜?希爾點破了關鍵:"冷戰時我們能靠美國,現在不行了 —— 特朗普連北約軍費都要斤斤計較,怎么可能為歐洲跟俄羅斯硬碰硬?"
看幾個扎心細節就懂了:
- 核保護成了 "空頭支票":歐洲多數國家的核威懾靠美國 "借" 的核彈頭,英國的 "三叉戟" 導彈也是美國技術。可特朗普曾放話 "歐洲該自己掏錢保安全",讓歐洲明白:這保護傘隨時可能 "收租金",甚至直接收走。
- 導彈射程暴露 "致命短板":歐洲除了法國,其他國家的導彈射程撐死 500 公里(比如德國 "金牛座"),連俄羅斯邊境都打不到。而俄羅斯的 "伊斯坎德爾" 導彈能覆蓋全歐洲,這種 "射程碾壓" 讓歐洲坐不住了。
- 俄羅斯軍工逼到眼前:俄坦克、導彈產量飆升,歐洲再不發力,怕真要陷入 "被動挨打"。英國軍費專家測算:"現在不砸錢,3 年內歐洲常規軍力可能被俄羅斯甩開代差。"
四、這場軍備競賽,歐洲決心很大?
歐洲突然 "自己扛",不只是造幾枚導彈那么簡單:
- 美歐裂痕擴大:歐洲搞自主防務,等于變相告訴美國 "你不再是唯一選項"。特朗普要是再喊 "美國優先",歐洲可能直接回懟 "我們自己能行"。
- 歐洲內部格局洗牌:英國德國聯手、法國單干,誰能主導歐洲防務?《肯辛頓條約》和法國的導彈計劃,藏著 "老大之爭"。
- 對俄威懾變味:過去靠美國核 umbrella 間接施壓,現在歐洲自己攥著導彈,跟俄羅斯的博弈可能更直接、更危險。俄外交部已放話:"歐洲擴軍是在玩火。"
總之,至少目前來看,歐豬自主的決心很大……
結語:當盟友靠不住,歐洲終于醒了
菲奧娜?希爾的話,像一盆冷水澆醒了歐洲。從依賴美國的 "安全舒適區",到連夜造導彈、攢核盾,甚至喊出 "戰備模式",歐洲的轉變里藏著無奈:不是想搞軍備競賽,是被現實逼得 "不得不硬"。
就像倫敦市民在街頭采訪時說的:"以前覺得美國會保護我們,現在才懂,真正的安全感,只能自己給。" 這場歐洲防務自主化的浪潮,或許會改寫未來的全球格局 —— 畢竟,當盟友不再可靠,誰都會學著自己扛槍。
(據《衛報》采訪、英國政府國防戰略文件、《肯辛頓條約》公開內容、俄國防部數據綜合整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