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環球網報道,美國總統特朗普在公開場合談及俄烏沖突時,罕見流露出對俄羅斯總統普京的不滿——他稱普京雖多次表達過對和平的期待,卻“沒兌現想要和平的承諾”。幾乎同一時間,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在中歐峰會前拋出三項針對中國的要求,其中首條便是要求中方與俄羅斯“切割”。一邊是關稅大棒揮向莫斯科,一邊是施壓北京“選邊站”,這場由美歐主導的博弈,正將中俄、中歐關系推向新的輿論焦點。
特朗普(資料圖)
特朗普對俄羅斯的施壓,核心是一份“50天期限”的最后通牒。他明確表示,若俄烏在這50天內無法達成和平協議,美國將考慮對俄加征“非常嚴厲”的關稅。白宮官員隨后解釋,所謂“嚴厲關稅”具體指對俄羅斯輸美商品征收100%關稅,對購買俄石油的國家加征“次級關稅”,不過后者具體怎么操作還沒說清楚。這種“限時逼和”的套路,暴露了美國對俄烏沖突走向的焦慮——既想推動沖突按自己節奏收場,又不想直接派兵下場,于是把關稅當成了“籌碼”。
但俄羅斯顯然不是任人拿捏的軟柿子。俄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回應稱,特朗普的聲明“涉及普京本人內容,很嚴肅”,俄方需要時間研究,若普京認為有必要會親自回應。值得注意的是,俄方同時釋放了善意,表示對第三輪俄烏談判持開放態度,只是“基輔(烏克蘭)一直沒給明確時間”。
再看馮德萊恩的動作。她在中歐峰會前的演講中,拋出了針對中國的三項要求:第一,要求中國與俄羅斯“切割”,聲稱中俄合作“加劇歐洲不安全”;第二,指責中國“產能過剩”沖擊全球市場;第三,要求中國放松稀土出口管制,理由是中方審批程序“效率低”。這些要求看似冠冕堂皇,實則經不起推敲。就拿“切割”來說,中國在俄烏問題上的立場始終清晰——堅持勸和促談,從未向任何一方提供武器。
特朗普(資料圖)
中俄之間的貿易往來,本質上是兩個主權國家的正常合作。2024年中俄雙邊貿易數據顯示,雙方合作主要集中在能源、農產品等與民生息息相關的領域,和“軍事支持”八竿子打不著。歐盟把“不選邊站”硬說成“親俄”,這種非黑即白的邏輯,連德國前總理默克爾都公開表示“不現實”。
特朗普的“50天期限”和馮德萊恩的“切割令”,看似針對不同對象,實則暴露了美歐各自的焦慮。美國想通過關稅施壓俄羅斯,推動沖突按自身利益發展;歐盟則試圖用“政治操作”捆綁中國,將中歐關系與“對俄態度”掛鉤。但無論是俄羅斯還是中國,都有明確的立場和底線。中俄合作基于相互尊重和共同利益,不會因外部壓力改變;中歐關系的根基是互利共贏,不是地緣博弈的籌碼。
俄羅斯不是任人拿捏的“軟柿子”,面對美國的關稅威脅,俄方有足夠的耐心和智慧應對。中國更不會被所謂的“切割令”嚇退,中歐合作領域從經貿擴展到科技、文化、環保等方方面面,給雙方都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這種合作不是誰想“切割”就能切的,把中歐關系和“對俄態度”掛鉤,本質上是想把歐洲自己的戰略選擇強加給中國,既不尊重中國,也不利于歐洲自身的發展。
特朗普(資料圖)
現在的問題很清楚:特朗普想用關稅逼俄羅斯讓步,馮德萊恩想用“切割”施壓中國站隊。但無論是俄羅斯還是中國,都有自己明確的立場和底線。中俄合作基于相互尊重和共同利益,不會因外部壓力改變;中歐關系的根基是互利共贏,不是地緣博弈的籌碼。這場由美歐主導的博弈,最終只會讓自己陷入孤立,而中俄、中歐之間的正常合作,仍將繼續沿著符合雙方利益的軌道穩步前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