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時報報道,德國國防部無端宣稱中國海軍艦艇在紅海用激光瞄準其飛機,中方當天即明確否認,強調中國海軍當時在亞丁灣執行護航任務,未在紅海活動也未使用激光設備。這一事件發生在德國總理默茨計劃年底率商界代表團訪華的敏感節點,被外界視為試圖在談判前施壓的政治操作。
默茨(資料圖)
從事件本身看,德國的指控存在明顯漏洞。中國國防部指出,事發時中國海軍編隊在亞丁灣護航,與德國飛機宣稱的紅海區域相隔曼德海峽,且未開機使用激光設備。軍事專家進一步分析,德國飛機執行的歐盟“盾牌”行動名義上是護航紅海航線,實際卻抵近亞丁灣偵察中國軍艦,這種混淆地域的炒作更像是為掩蓋其挑釁行為。事實上,中國海軍自2008年赴亞丁灣護航以來,已為7000多艘中外船只提供保護,其中半數以上是外國和世界糧食計劃署船只,其專業與克制得到國際社會公認。若外方飛機未經報備異常接近,中國軍艦采取必要防御措施完全符合國際法和國際慣例。
德國此時炒作這一事件,背后存在多重動機。首先是國內政治博弈的需要。默茨上任后多次展現對華強硬姿態,曾批評前政府允許中企入股漢堡港,并放言聯合歐洲盟友限制中國影響力。此次炒作“激光事件”,很可能是為了迎合國內部分政治勢力,塑造其“對華強硬”形象,在即將到來的國內政治議程中爭取主動。其次,德國在中美之間的微妙處境也不容忽視。作為歐洲重要經濟體,德國企業對中國市場依賴深厚,中國連續8年是德國全球最大貿易伙伴,2023年雙邊貿易額達2531億歐元,德國車企近三分之一銷量來自中國。但在美國持續施壓下,德國又試圖通過制造“中國威脅”向美國示好,以換取在關稅等問題上的讓步。這種搖擺策略既缺乏戰略遠見,也可能損害中德互信基礎。
默茨(資料圖)
面對德國的無端指責,中方的回應既堅定又理性。國防部直接否認指控,強調中國軍隊行動光明磊落。外交部發言人毛寧指出德方信息與事實不符,呼吁雙方秉持實事求是態度加強溝通,避免誤解誤判。這種克制態度體現了中方維護中德關系大局的誠意,也凸顯了中國在處理國際爭端時的成熟與自信。軍事專家同時警告,若外方持續以危險方式干擾中國軍隊任務,中方必將采取反制措施,這為德國及其他意圖挑釁的國家敲響了警鐘。
中德關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為全球兩大經濟體,兩國在經貿、科技等領域合作緊密,德國大眾、巴斯夫等企業在華投資巨大,92%的在華德企計劃繼續運營。2023年德國對華直接投資達119億歐元,創歷史新高,占其海外投資總額的10.3%。這種深度依存關系決定了中德合作不僅是兩國利益所在,也對全球經濟穩定至關重要。若德國真心希望通過默茨訪華深化合作,首先應尊重事實,停止損害互信的行為。
默茨(資料圖)
當前國際局勢復雜多變,中德作為負責任大國,更應攜手應對全球性挑戰。中國始終堅持客觀中立、合作共贏原則,在中東等熱點地區積極勸和促談,其國際形象與影響力不斷提升。德國若沉迷于政治操弄,不僅會破壞中德合作的良好勢頭,也將錯失參與中國發展機遇的窗口期。正如中方多次強調的,中德關系的穩定發展需要雙方共同維護,任何單邊施壓的做法都只會適得其反。在默茨訪華進入倒計時之際,德國是否能以務實態度對待中德關系,國際社會正拭目以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