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上任十年日日夜夜都在擔心一件事,但這件事最近還是發生了,然而世界各國卻集體沉默了。
近日中國又敲定了一項世界級工程,該工程已于7月19日正式開工了,中國打算在雅魯藏布江下游修建一個巨型水電工程,預計建成后裝機容量超過6000萬千瓦,每年可提供近3000億度清潔電力,相當于3個三峽大壩。
該工程預計2030年實現部分機組發電,2035年全面投產,這項工程一旦建成將會刷新中國在世界上建造的水電工程紀錄。
實際上這個項目中國早在2006年的時候就提出了構想,當時中方相關部門進行了前期選址和規劃,選中了墨脫地區作為建設地點。
但是由于雅魯藏布江是一條國際河流,下游末端流經印度和孟加拉國,因此中國的這一工程一直備受印度方面的阻撓。
2020年6月15日中印兩國在加勒萬河谷邊境發生激烈沖突,造成我戍邊解放軍4人犧牲1人負傷。此次事件發生后,中方毅然決然地在2020年11月首次將“實施雅魯藏布江下游水電開發”明確寫入“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
但是該工程為何直到現在才啟動呢?這其中也有不少的外部原因。自2020年中印邊境沖突以后,中印兩國之間的關系就陡然降溫了。
雙方實質上暫停了一系列的有關合作機制,例如近期以來俄方一直在呼吁中印雙方重返的中俄印三邊合作機制,再例如上海合作組織會議中,印方總是站在多數成員國的對立面,在金磚國家組織中也是如此。
【雅魯藏布江著名的“馬蹄灣”流段】
但直到2025年的5月,印巴雙方在邊境爆發了短暫的大規模武裝沖突,在這次沖突之中,巴基斯坦空軍駕駛著殲10使用霹靂15一舉擊落了印度空軍的6架戰機,這其中包含4架陣風、1架米格29和1架無人機。
這件事發生以后,在全世界范圍里至少產生了三個深刻的影響:
第一,中印之間的國際格局被改寫。這個影響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對內印度體驗到了中國的真實實力的一部分,令印度不得不重新考慮中印之間的關系;另一方面對外,中國武器經過實戰檢驗,得到了國際社會的認可,間接的也折射出中國硬實力的真實水平。
第二,中國在全世界中的話語權得到大幅提升。此事發生之后,中國在國際社會中的話語權更加牢固了,尤其是在東亞南亞以及東南亞地區,中國的影響力有了明顯的提升。
第三,改寫中美之間的國際戰略格局。印巴沖突過后,美國在東南亞、南亞地區的戰略布局就顯得更加無力,作為美國重返亞太戰略中最重要一環的——印度,開始與美國保持距離。
而東南亞各國在外交策略上也更加傾向于中國,這導致美國在該地區的戰略不得不收縮回日本、韓國等地區。
也就是上述事件的轉變,讓中方認為時機已經成熟,現在印度哪怕一萬個不甘心、不情愿也無力阻撓和改變這一局面,而世界各國也是對此默不作聲。
這是莫迪最擔心的事情,因為他知道水資源對于一個國家的影響到底幾何,他們從一開始就是那個掐著巴基斯坦水資源命脈的國家。
在過去的幾年中,尤其是印巴沖突期間,印方在印控克什米爾地區掌管著印度河上游的水電大壩,將水資源武器化,不斷地人為蓄水之后又突然開閘放水,給巴基斯坦造成了巨大的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
而如今中國要在雅魯藏布江下游地區修建水電工程,一下子印度15%以上的水資源命脈被中國拿捏,這自然讓他們有所顧忌。印媒對此曾炒作稱,若截流雅魯藏布江,可能會使印度糧食減產5%,影響數億人吃飯。
不過這方面印度倒不必擔心,畢竟中國不是印度,中國也從來不使用霸權,中國的這項水電工程惠及的不只有中國,更是能夠普惠到該地區周邊的國家,例如印度和孟加拉國。
兩國在以后如果從中國進口電能,將可以解決兩國國內缺電的現實情況,有了充足的電力保障,兩國就具備了完全工業化的可能。
所以,在今后印度最好的選擇是與中國維持良好的外交關系,正如中方所言,“龍象共舞”才是中印唯一正確的選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