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賓《馬尼拉時報》7月20日文章,原題:子彈頭列車,不是子彈;繁榮,不是當傀儡 聯合國發言人斯特凡納·迪雅里克2016年表示,聯合國對菲律賓所聲稱的南海仲裁勝利的“法律和程序上的合理性”不持立場。美國情報機構的2025年年度威脅評估報告未使用“西菲律賓海”這一表述,僅將該水域稱為“有爭議的南?!薄hb于菲律賓日益加劇的饑餓、失業和貧困問題,筆者認為應將國家資源重新導向促進發展和經濟增長。
這可以通過與鄰近的大國建立持續的“全面戰略合作關系”及互利合作來實現,而非充當西方新殖民主義軍事冒險行動的傀儡,淪為戰場并針對所謂的“外國入侵威脅”開始軍備競賽。(菲律賓)與其建造彈藥工廠,為何不采購(中國的)高速列車以確??煽康墓步煌??得益于中國貸款,印度尼西亞已成為東南亞首個運營高速列車的國家。
與此同時,菲律賓棉蘭老島鐵路和比科爾快車前途未卜。因為這些項目的中國貸款被拒絕,馬科斯政府尚未找到替代資金來源,從而剝奪了菲律賓民眾享有現代公共交通的權利。美國沒有高速鐵路系統,而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大、最快的高鐵網絡,高鐵列車時速可達350公里。
菲前政府與中國的合作曾結出了豐碩成果,比如投資增加、新冠疫苗、2017年馬拉維市沖突期間的關鍵援助、數百萬游客、農業出口增長(香蕉、榴梿、椰子、雜交水稻技術培訓),以及城鄉關鍵基礎設施發展。
相比之下,如今,馬尼拉方面正在尋求從華盛頓獲得長期貸款,以購買20架新的F-16戰機和其他國防設備。然而,軍事基地、子彈和導彈發射系統能夠填飽(菲律賓民眾的)肚子或解渴嗎?
美國繼續推行“轉向亞洲”外交政策,試圖將很大一部分海軍力量轉移至亞太地區,以軍事和經濟手段遏制中國崛起并進行對華封鎖。因此,中方絕不會放棄其核威懾力量。中國擁有全球最大的稀土礦藏,這對美國的綠色能源轉型至關重要。
歷史上,中國從未采取擴張主義政策,從未像歐洲列強那樣展開長達數世紀的殖民擴張。政治學家泰勒·弗拉維爾說,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中國已解決23起領土爭端中的17起,這表明中國更傾向于通過外交而非軍事手段解決爭端,達成和解。這說明(某些國家)對所謂“中國入侵”的恐懼是錯誤的。
“南海仲裁”束縛了菲律賓領導人,妨礙了東盟通過外交和對話解決爭端的共識。我們不應讓此類爭端左右菲律賓與中國的雙邊關系,尤其是如果它阻礙了改善我們生活水平的道路。中國依然是東南亞及世界其他地方發展的引擎。而且,中國沒有“門羅主義”。
馬科斯總統的投資與經濟事務特別助理弗雷德里克·戈近日宣稱,華盛頓已經向他保證,連接蘇比克灣、克拉克、馬尼拉和八打雁的呂宋經濟走廊并未被放棄。然而,我們至今尚未看到任何實質性的項目動工。
華盛頓對馬尼拉承諾的軍事和經濟支持,延續了自菲美兩國建交以來一長串沒有兌現承諾的清單。如今,菲律賓還有什么理由(繼續)指望他們?(作者丹尼爾·朗曾是菲律賓參議員伊梅·馬科斯的演講撰稿人,喬恒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