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網
7月19日夜,四川西昌火把廣場的璀璨燈光下,身著彝族刺繡華服的模特款款走來。千年傳承的古老紋樣與現代服飾的流暢線條交織共舞,一場名為“東方云裳彝旎之歌”的涼山彝繡風尚盛典,如一團燃燒的文化之火,提前點燃了2025年涼山火把節的熱情序章。
這絕非尋常秀場。它以“彝繡T秀+非遺集市+產銷對接”的獨特模式,將阿惹妞民俗村寨化為一個巨大的沉浸式敘事空間。精美彝繡作品巧妙融入彝族日常生活場景之中——當游客穿梭其間,指尖拂過融入現代家具的繡片,欣賞包裹著紅酒與化妝品的彝紋外包裝,這項國家級非遺與日常生活的血肉聯系變得觸手可及。
?T臺上,一場跨越時空的色彩對話正在上演:?黑、紅、黃、藍、綠——彝族文化中凝結自然哲思與精神信仰的古老色譜,被創新設計巧妙解構重組;布拖藍、丹紅扎妮等代表性彝色化作時尚符號,在服飾上流淌。從經典的刺繡銀飾、羊毛披氈與百褶裙,到絲巾、箱包乃至家具家居上的創意衍生,彝繡以驚人活力滲透現代生活美學。
盛典上,全國首個少數民族數字色庫——“涼山彝繡色彩”正式發布。它以“科學守護傳統·色彩聯通世界”為基因,賦予每一種色彩深厚的文化根系與情感溫度,為全球設計師提供了理解與應用彝族美學的精準橋梁。
盛典之外,一場名為“彝繡生花”的全球創意狂潮早已席卷而來。大賽征集令發出月余,730余件作品從法國、英國、巴西、中國16個省市區及香港奔涌匯聚。多元視角在此交鋒:現代服飾巧妙融入彝繡元素煥發新生機;數字繪畫賦予古老紋樣科技炫彩;完整IP設計與商業化方案為彝繡走向市場鋪就路徑。
全球網絡投票與專業評審的碰撞中,兼具傳統張力與現代氣息的金獎作品脫穎而出。更為關鍵的是,所有具備轉化潛力的獲獎作品正由主辦方推進產品開發與全國銷售,設計師將共享市場紅利——創意真正成為連接彝繡與消費的金色紐帶。
盛典落幕,全球對話卻未停歇。10位來自時尚、創意、品牌領域的外籍專家與網絡名人深入涼山腹地:在越西縣普雄鎮呷古村,指尖體驗古老針法的精密;于螺髻山文旅新場景里,探尋彝繡新業態的蓬勃生機;在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碰撞東西方交融的產業智慧。
他們將作為“文化傳譯者”,通過Vlog與短視頻向世界訴說彝繡的故事——涼山正以徹底的開放擁抱全球共創的力量。
7月19日風尚盛典開場前,涼山彝繡產業促進會的正式成立,為這場文化盛宴畫下實體注解。分散的指尖傳承,終于邁向規模發展的產業化道路。當會議發布彝繡產業機遇清單,明確非遺項目、技藝特點與合作需求時,一條連接市場資源的精準橋梁已然架設完畢。
國家非遺名錄認證賦予彝繡新動力,“非遺+”創新模式在涼山扎根結果:18個就業示范基地如繁星點亮,3.16萬名繡娘憑借傳承技藝織就富足夢想,綜合產業園構筑創意研發、產銷對接與服務保障的核心樞紐;巴黎時裝秀、芬迪手包上的彝繡驚艷世界。
從T臺上光彩奪目的非遺新生,到全球創意生花的盛大征集;從國際傳譯者的深度踏訪,到產業促進會的堅實落地——涼山為世界提供了古老非遺轉型的標桿方案。
千年技藝在創新的激蕩中迎來華麗轉身:彝繡從深山繡品躍升為閃亮文化名片,從指尖技藝蛻變為富民支柱產業。
當傳統紋樣在設計師手中流轉出國際風尚,當繡娘生計因產業化日漸豐盈,涼山彝繡印證了一個顛撲不破的真理:最深沉的民族文化自信,源于守正創新的魄力與聯結世界的胸懷——這針尖上的革新之火,終將照亮更多民族瑰寶的復興之路。如今,彝繡從深山繡品變為文化名片,從指尖技藝化為富民產業,隨著創意與產業的深度融合,這項非遺技藝將在傳承中創新、在融合中勃發,將非遺資源稟賦轉換為發展新動能。(王建明 唐國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