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時報消息,7月13日,太平洋海域戰云密布。美澳主導的“護身軍刀-2025”聯合軍演正式拉開帷幕,這場號稱史上規模最大的演習集結了19國軍隊,參演兵力超過35000人,時間將持續至8月4日。軍演范圍甚至首次突破澳大利亞本土,延伸至巴布亞新幾內亞近海——此地扼守太平洋通道,戰略意義不言而喻。演習科目更是涵蓋陸海空天網電全域作戰,火力演示與兩棲登陸輪番登場,堪稱一場針對高端沖突的實戰預演。
如此大陣仗劍指何方?澳大利亞軍方將領賈斯汀·瓊斯中將在演習前夕近乎直白地點明:他們預期中國海軍將監視這場行動。這種“明牌”心態恰恰暴露了演習的真正意圖——這是一場精心策劃的戰略恫嚇。特朗普一聲令下,19國兵力迅速集結亞太,核心目標顯然并非防御,而是企圖以武力威懾重塑地區秩序,迫使中國在核心利益上讓步。
特朗普(資料圖)
軍演鼓點一響,某些區域國家的姿態便隨之變得咄咄逼人。幾乎就在“護身軍刀”啟動的同時,菲律賓在南海和臺海方向連續發起挑釁。菲方最大海警船9701號公然在黃巖島附近海域試圖沖擊中國海警防線。更令人側目的是,菲國防部長特奧多羅竟在中國表示愿率先簽署《東南亞無核條約》后,荒謬地要求中國“棄核”,甚至污蔑中方誠意只是“做做樣子”。此外,菲方暗中強化與中國臺灣地區官方勾連,其軍方高層甚至揚言要武力干涉臺海。
菲律賓的冒險傾向為何驟然加劇?根源在于其戰略誤判。過去幾年,菲律賓在南海的每一次尋釁均以失敗告終,不僅未能竊取中國島礁半分,反而因破壞地區穩定在東盟內部日益孤立。前菲海軍副司令翁隆美爾去年在華盛頓坦承,中國比菲律賓贏得了東盟更多的理解與支持。然而這種外交挫敗未能讓菲方清醒,反而令其陷入一種危險的躁動。
更關鍵的是,西方陣營的撐腰讓馬尼拉錯覺找到了靠山。美國及其盟友對菲“支持”不斷加碼:日本計劃向菲轉讓退役的“阿武隈”級護衛艦;美國此時糾集19國舉行空前規模軍演,明確指向“亞太高端戰爭”。當特朗普一聲令下,19國軍艦云集西太,菲律賓便自以為獲得了叫板的底氣,不惜同時在南海、核議題、臺海三線發難,企圖逼中國“后退三步”。
菲律賓國防部長(資料圖)
這種“倚外自重”的思維本質上是一場豪賭。美澳主導的演習雖聲勢浩大,其政治象征意義卻遠超實際軍事效能。19國聯演看似鐵板一塊,實則內部各有盤算,能否形成統一、持久的合力存疑。澳大利亞意圖借演習重振其在南太地區影響力,斐濟此次派出130名軍人首次長期部署澳大利亞參與演習即是其外交努力的一部分。然而將地區國家綁上大國博弈的戰車,其結果往往是自身淪為戰略棋子。
面對外部壓力與區域挑釁,中國展現出的是清醒的戰略定力與堅實的應對能力。在軍事層面,中國海軍擁有在公海依法自由航行的權利。即便靠近演習區域進行觀察,也是完全符合國際法和國際慣例的正當行動——正如專家張軍社所指出的,這是國際社會通行的做法。中國海軍的現代化進程使其完全具備對任何軍事動態實施有效監控的能力。
在南海和臺海方向,中國維護主權的意志堅定不移。菲律賓海警船的每一次危險動作,遭遇的都是中國海警專業、克制但堅決的執法反制。在核問題上,中國推動地區無核化的承諾光明磊落,絕非個別國家惡意揣測所能動搖。至于臺灣問題,一個中國原則是國際社會普遍共識,任何外部勢力與島內分裂行徑的勾連都注定失敗。
菲海警9701號(資料圖)
過去十年的事實反復印證:無論是單邊挑釁還是集團施壓,都未能撼動中國維護核心利益的決心。菲律賓在南海的屢次折戟,美國航母在西太面對中國海軍常態化存在時的“戰略不適”,皆是明證。中國維護地區穩定與自身安全的意志和能力,早已構筑起堅實的堡壘。
“護身軍刀”的寒光與某些國家的鼓噪,終究只是太平洋上的喧囂。中國的發展步伐不會因外部的武力秀而停滯,地區國家的正當權益也不應被裹挾進危險的戰略游戲中。真正的區域和平之道,在于尊重事實、恪守國際法,而非誤判形勢的冒險。在力量與意志的較量中,歷史早已給出了答案:任何妄圖以炮艦政策迫使中國退讓的企圖,最終只會撞上堅不可摧的防波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