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市場全天高開高走,滬指、創業板指雙雙創年內新高。截至收盤,滬指漲0.72%,深成指漲0.86%,創業板指漲0.87%。
板塊方面,水泥、建筑材料、鋼鐵、特高壓等板塊漲幅居前,跨境支付、銀行、智譜AI、光刻機等板塊跌幅居前。
全市場超4000只個股上漲,逾百股漲停。滬深兩市全天成交額1.7萬億元,較上個交易日放量1289億。
今天,大盤繼續上攻,滬指收于3559.79點,再創年內新高。漲停家數久違地超過了百家。
一片大好的氛圍中,我們又見證了A股新的歷史。
一是,周末討論度最高的“雅下水電”概念迎來漲停潮,帶動大基建全面走強。同花順數據顯示,該概念下的 12只成分股全部漲停,令板塊漲幅達到了12.52%的上限。
有投資者感慨,作為一個去年底以來就半“明牌”的概念,今天能有如此強度,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下市場的熱情,以及對新題材的接受度。
畢竟不久前,“高開低走”還是不少題材在利好落地后的“標準動作”。
第二個“歷史”,是機器人概念下的科創板個股——上緯新材,今天走出了“20cm”的第9個一字漲停,打破了 此前中航成飛在2023年2月2日至2月13日創下的8連板紀錄。
和前者類似,盡管上漲邏輯早已“明牌”,該股仍走出超預期的行情, 或者說資金敢于“頂”出更高的價格, 也離不開當下“牛市”情緒漸濃的背景。
結合今日 大金融方向小幅調整、部分高位股也延續上周五分歧的情況,有分析指出, 市場整體維持著相對良性的輪動結構,后續仍可留意低位爆發新方向中的一些補漲機會。
大基建會是新主線嗎?
早間開盤后不久,“雅下水電”概念爆發、大基建全線走強的格局就已確立。
一方面,中國電建、中國能建兩大龍頭股,雙雙錄得罕見“一字板”。
另一方面,不得不提的是,建材、基建、工程機械等主題ETF也紛紛登上漲幅榜。
消息面上,7月19日,總投資約1.2萬億元的雅魯藏布江下游水電工程在西藏林芝正式開工。該工程采取截彎取直、隧洞引水的開發方式,規劃建設5座梯級電站,工程電力以外送消納為主,兼顧西藏本地自用需求。國金證券研報顯示,雅魯藏布江下游水電工程開工有望顯著拉動西藏地區民爆需求,在西藏具備炸藥產能與相關業務布局的相關企業或將受益。
國金證券研報認為,雅魯藏布江下游水電工程開工有望顯著拉動西藏地區民爆需求,在西藏具備炸藥產能與相關業務布局的相關企業或將受益。
另一方面,7月20日有報道稱,國務院國資委在拉薩召開的國資央企助力西藏高質量發展推進會上介紹,國資央企援藏再升級,一批新項目簽約,著力增進民生福祉。
此次推進會上,共有16家中央企業與西藏自治區簽署75個產業項目投資協議,投資額達3175.37億元。同時,有關央企還與西藏方面簽署了就業援藏、金融援藏和消費幫扶援藏協議。此次簽約的產業項目主要集中于西藏最急需的清潔能源、綠色礦產、電力通信、基礎設施等重點領域,建成投產后,預計可直接新增就業崗位超1.14萬個。
相關機構表示,援藏工程中,水泥建材需求有望大增。特別是水泥,受制于運輸環節,就地取材卡可能性高,本土龍頭企業優勢明顯。此外,反內卷背景下,建材基本面有望持續改善。
那么,一上來就如此強勁的基建板塊,能成為階段新主線嗎?
年線來看,中證全指建筑材料指數自2021年見頂以來,已連跌三年,目前目前仍處低位,的確有被資金“高低切”的潛質。
再如中證基建指數,自2015年見頂回落以來,最近10年都在低位震蕩,沒有特別大的行情。
但考慮到當下市場正處于量價齊升的狀態,各板塊題材間“有序輪動”并非不可能實現。因此對股民來說,比較穩妥的策略或是:不主觀預設某個板塊是“絕對主線”,而是逢低加入那些趨勢健康的方向。
機構觀點:科技行情還沒結束
華安證券研報指出,當成長科技行情迎來階段性見頂時,通常會出現5種預警現象,一是估值百分位,二是上漲時的最大漲幅和時間,三是行情頂部時高位股跳水次數(大于2次),四是行情出現主線向其他方向擴散的現象,五是交易擁擠過熱。
“這5種預警因素在過去4次AI催化的行情階段性頂部時均有出現。站在當前時點看,在這5因素中,估值百分位和上漲時間空間出現預警,但跳水次數、主線擴散、交易過熱預警的條件并不完全滿足,因此截至當前成長科技行情預計仍未結束。”
展望后市,中郵證券研報稱,等待經濟政策為市場定調。
根據慣例,7月底召開的重要會議將分析當下經濟形勢并對下半年的經濟政策做出部署,這也將為A股定下交易中報之前的總基調。在政策可能的取向上,其認為將是“穩增長”和“反內卷”并重。配置方面,可以更積極一些,偏向績優成長和“反內卷”邏輯。
“當前以銀行為代表的純紅利已經進入‘魚尾’行情,受限于股債差異補償的削弱,未來上行空間或將有限。3月以來持續調整的以AI應用、算力鏈、光模塊為代表的TMT成長方向也將迎來估值修復的機會。”
對于“反內卷”交易,其認為,政策關注度重于未來落地效果,鋼鐵、建材、光伏或將迎來階段性的估值修復。
中航證券則認為,往后看,政策面和基本面共同提振了資本市場預期,“經濟轉型牛”的主升浪或已啟動,后續人工智能、軍工、資源品、創新藥等主線或將輪動式領漲。
投資有風險,獨立判斷很重要
本文僅供參考,不構成買賣依據,入市風險自擔。
封面圖片來源:行情軟件截圖
每經記者 肖芮冬 每經編輯 趙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