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評論員 黃勝
7月22日,*ST亞振(SH603389,股價25.03元,市值65.77億元)再度漲停,復牌后收獲2連板,23日其股價再次大漲。過去一個半月內*ST亞振三次停牌核查、監管多次重點監控,仍擋不住資金蜂擁而入。這一幕,堪稱2025年A股最荒誕的“行為藝術”。
*ST亞振此番股價大幅上揚,與公司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變更緊密相關。4月17日,亞振投資將30%股份以5.68元/股協議轉讓給吳濤及其一致行動人,公司實控人易主。隨后,吳濤拋出溢價為零的21%部分要約,最終20.47%股份接受要約,其與一致行動人合計持股升至50.47%,牢牢鎖定控股權。對二級市場而言,新主進場往往意味著后續將有資產注入、業務轉型乃至借殼上市的大動作。在IPO審核趨嚴、借殼成為“稀缺通道”的當下,*ST亞振被貼上“殼價值”標簽,游資順勢點火,散戶蜂擁接力,股價迅速脫離地心引力。
然而,*ST亞振基本面業績并不樂觀。2024年報顯示,公司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為負值,且營業收入低于3億元,已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2025年上半年預虧3300萬~3950萬元。最新滾動市盈率為負,市凈率卻高達24.34倍,遠超家具制造業平均2~3倍的水平,甚至比部分行業龍頭貴出近十倍。這意味著,投資者正在用白馬股的價格,買入一家隨時可能退市的資產。
面對這場非理性狂熱,監管之劍已然揮下。7月22日晚,上交所通報直指部分投資者在交易中存在“影響市場正常交易秩序、誤導投資者交易決策的異常交易行為”,并果斷采取“連續實施暫停交易”等監管措施。
然而,監管此次出手收效甚微。7月23日,*ST亞振股價全天震蕩起伏,至尾盤突然大幅拉升,收盤大漲4.99%,股價創新高,自4月低點累計暴漲435.97%。
*ST亞振的股價迷局,是資本市場投機泡沫的典型切片。新主入局雖帶來想象空間,但公司深陷退市邊緣的困境并未改變。當資本運作的光環褪去,支撐股價的唯有扎扎實實的業績與可持續的成長。無視基本面、擊鼓傳花的游戲終將曲終人散,徒留一地雞毛。交易所的監管利劍已高懸,市場參與者更應保持清醒——火中取栗,終將灼傷自己;沒有業績支撐的上漲,終將坍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