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上證指數午前突破3600點整數關口,為2024年10月8日以來首次。
截至收盤,上證指數漲0.01%,收于3582.3點;深證成指跌0.37%,創業板指跌0.01%。A股全天成交維持高位,達1.9萬億元,上日成交1.93萬億元。
板塊方面,“雅下水電”概念持續火熱。中國電建、保利聯合、西藏天路、西寧特鋼等多股收獲3連板。
消息面上,7月19日,新央企中國雅江集團成立,同日由其主導投資的雅魯藏布江下游水電工程正式開工。該工程總投資約1.2萬億元,是全球投資規模最大的基建項目。其擬建設5座梯級電站,總裝機規模約6000萬千瓦,是三峽工程的2.7倍。
中信建投證券預計,雅下水電工程建設周期約10年,每年投入約1200億元,該工程每年預計帶動基建投資多增0.8%左右。在拉動經濟增長方面,預計該工程約1.2萬億元投資在10年內共拉動2.04萬億GDP增量,平均年拉動約0.15%。7月,中國資產或有一波內需相關的政策交易機會。
“慢牛”能否持續?
近三個月以來,滬指從3040點附近接連上漲至目前近3600點,上漲超過500點,顯示出“慢牛”態勢。
7月23日,盡管全市場超4000只個股下跌,但是關鍵詞“A股”已經沖上了微博熱搜。
有網友感慨:“股民念念不忘的牛市,已經等了十年了,何日再來呀?”
也有投資者稱“有點牛市的味道了”。
滬指逼近3600點,投資者對牛市的期待越來越高。
對于3600點這一關鍵點位,7月22日,中國政法大學商學院原院長劉紀鵬在其社交媒體發表觀點表示,市場在過去的三個多月上漲了500點,大家認為是不是一個慢牛的行情已經到來。其實從這輪行情可以看到,自去年國家推出了新“國九條”之后,在9·24行情,上證指數一度反彈到3674點,然后出現了劇烈的調整、在今年4月7日調整到了3040點。從近十年上證指數的走勢,可以看到每當上證指數到了在3600、3700點之間,可能會出現一個長的箱體狀態。這個箱體的上軌位置,也就是現在的位置,3560點附近,會面臨較大的市場調整的風險。所以目前的行情在3560點左右,距離4月7日的3040點已經上漲了500點,這也距離箱體震蕩的上行位置越來越近了。
劉紀鵬稱,如果這次市場能夠有效地突破3700到3800點,可能就會進入一個持續的慢牛行情。但如果市場沒有突破3700點這個關鍵點位,就判斷“牛市行情出現了”還為時尚早,也是不客觀的。
湘財證券此前預判,2025年的行情將維持慢牛方式運行,時間將長于2014年—2015年的行情,本質是用高度換取長度。行業輪動方面,當前受長期資金入市的影響,銀行、保險等紅利相關領域是主要支撐,湘財證券預期該邏輯將持續演繹,貫穿該輪“慢牛”行情。
上漲的邏輯
對于市場而言,增量資金成為上漲的主要信號。
2025年二季度,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下稱“中央匯金”)再度出手,大規模增持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ETF)。開源證券數據統計,截至2025年6月30日,根據核心寬基ETF二季報披露,中央匯金及其旗下資管公司等大舉買入至少8只寬基ETF,包括4只滬深300ETF、上證50ETF、中證500ETF、2只中證1000ETF及上證180ETF(統一以4月7日后10個交易日內均價計算),合計增持金額或超過1900億元。
開源證券認為,央匯金通過多輪ETF增持釋放出穩定信號,在應對外部擾動和提振風險偏好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政策底”效應正持續強化市場對流動性和系統性支撐的預期。在當前宏觀預期平穩、資金面整體充裕的環境下,市場結構性活躍有望延續。應充分認識到政策托底的長期意義,在市場調整與輪動中保持對核心配置資產的信心。
外資也在增配人民幣資產。
外資國家外匯管理局國際收支司司長賈寧7月22日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今年以來,外資配置人民幣資產總體保持穩定,外資投資人民幣債券規模上升。目前外資持有境內人民幣債券的總量超過了6000億美元,處于歷史較高水平。近期外資投資境內的股票總體向好,上半年外資凈增持境內股票和基金101億美元,扭轉了過去兩年總體凈減持的態勢,尤其是在5、6月份凈增持規模增加至188億美元,顯示全球資本配置境內股市的意愿增強。未來外資配置人民幣資產仍具有較穩定和可持續的增長空間。
瑞銀發表A股市場觀點表示,6月以來市場表現持續強勢,上證指數創年內新高,前一階段指數震蕩區間上限打開,市場做多思維再度得到鞏固。往后看,外部方面,政策環境與流動性進入相對順風的階段。內部來看,后續市場面臨的將是基本面壓力與政策對沖力度之間的搖擺博弈,在沒有明顯催化支撐下,預計市場分歧將有所增加,不過這一影響將更多體現在結構而非大勢。
7月23日,一名私募基金經理告訴經濟觀察報,最近市場風格明顯轉向機構主導,險資、國家隊增配低估值的銀行、券商,推動指數突破;量能相比之前也非常充沛,增量資金主要聚焦在“業績+政策”這兩塊;低位板塊借助“反內卷”政策也迎來了春天,和高位的科技輪動上漲。當前行情的本質還是‘政策托底+盈利修復’的慢牛行情,結構性的機會主導市場。
“我們的核心策略就是抓住中美競爭這個主線,緊跟市場,包括需要自主可控的春節后的算力、4月至今的稀土永磁、核聚變,以及地緣沖突方面的航運、軍工、無人機。交易層面會尊重市場,如果有趨勢性機會,我們會積極上調倉位。”該基金經理稱。
(作者 蔡越坤)
免責聲明: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供參考、交流,不構成任何建議。
蔡越坤
資本市場部資深記者 主要關注債券、信托、銀行等領域的市場報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