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民大會堂,在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第十四屆委員會全體會議上,數位青年委員身著明制漢服步入會場,成為新中國成立以來首次在國家級官方會議中公開穿著傳統服飾的漢族代表。
自1949年全國青聯成立以來,人民大會堂的正式會議場合中,各民族代表均以本民族服飾參會,藏族、蒙古族、維吾爾族等民族的委員常年身著傳統袍服、頭飾,唯獨漢族代表的服飾“隱形缺席”。青年委員選擇穿著漢服出席,“不僅是服飾的選擇,更是一場文化宣言?!?/p>
數據統計顯示,中國漢服市場規模即將突破300億元,抖音平臺“漢服”話題播放量達1200億次。近年來,從《國家寶藏》等傳統文化類節目持續占據收視高地,河南衛視“中國節日”系列晚會以漢服為載體,創造單期播放量超50億次的傳播奇跡。青年委員的選擇,正是這一文化趨勢的延續與深化。漢服不是簡單的“復古”,而是通過服飾重構漢族的文化身份認同。
會議期間;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賀信中強調“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為傳統文化與現代發展的融合指明方向。
漢服愛好者在近二十年里組建形成了“同袍”社群,他們自發研究古籍、復原形制、舉辦雅集,將漢服轉變為承載文化記憶的載體。隨著B站、抖音等新媒體的崛起,漢服以國潮標簽進入大眾視野,逐漸從小眾愛好發展為擁有千萬參與者的文化現象。今天,它已成為國家文化戰略的一部分。
《左傳》有記:“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睗h服是中華文明多元一體的具象化呈現。當藏袍、蒙古袍可以出現在人民大會堂,漢服為何不可?
隨著00后、10后成為社會主流,漢服或將從“文化現象”進化為“生活常態”,正如和服之于日本、韓服之于韓國,成為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重要標識。
(來源:河南省服裝行業協會)
更多內容丨盡在《中國紡織》雜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