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號創作者激勵計劃#
現實中遇見的養老金出奇的高,并不是只有工齡長,還有一個變量在默默影響
現實中,很多人都舉例自己遇見了很高的養老金,他們動輒就8000元、9000多,甚至上萬元,直接碾壓普通人的養老金水平,以至于開始呼吁,給這批人少漲或者不漲,拉低差距。
眼瞅著養老金上漲馬上就要到位了,即便是漲幅2%,也不代表人人都漲這個幅度,有的高水平的,比如說八九千的,漲幅預計在1%多,而養老金1000多元的,漲幅預計在3%-5%,這其實就是在對中低收入群體的一種傾斜。
人人都羨慕高養老金,可是,這種高養老金是怎么做到的呢?仔細看看他們的核定表,我們發現,工齡高不是唯一的因素,還有一個重要變量在默默影響:
平均繳費指數
說到繳費指數,很多人云里霧里,不知道這個數據是怎么算出來的,其實,那就是按照自己的參保繳費基數除以當地當月的社平工資得出。
而社保繳費基數這個事兒就得展開來講,相對于靈活就業人員來說,他們可以參照自己的經濟條件選擇不同的繳費檔次,而這個繳費檔次怎么來的,那就是社平工資*比例得出,所以,繳費檔次/社平工資=繳費檔次,繳費檔次就是繳費指數,平均繳費檔次就是平均繳費指數。
如果堅持15年,每個月繳費都是60%檔次,那么,這15年的平均繳費指數就是0.6,這就是靈活就業人員的好處,可以自由選擇繳費檔次。
但對于企業職工來說,就沒有這么大的自主權了。因為在就業市場當中,環境確實不大好,如果有個企業給交社保就不錯了,哪還有條件討價還價?
于是乎,出現了一大批卡著最低檔次參保繳費的企業職工,別看工齡三四十年,等退休時候發現,養老金并不高。
究其原因就在于,常年按照低繳費基數參保,退休時一算平均繳費指數,0.6-0.8之間,養老金自然也高不了。
當然,有沒有好一點的企業呢?肯定是存在的。那就是一些規范的好一點的國企、央企,他們完全按照工資作為繳費基數,不過,這也出現了一種現象,那就是,中高層干部繳費指數都非常高,甚至于封頂,但是底層員工就按照低工資來參保。
于是乎,等退休以后,養老金也會出現分層,總高層的可能在七八千,甚至上萬元,但是普通底層、沒有職位的員工,養老金就在四五千、五六千左右。
所以,現實中遇見的養老金出奇的高,并不是只有工齡長,還有一個變量平均繳費指數在默默影響。
除此之外,那就是過渡養老金,為啥這么說呢?因為過渡養老金的系數一般都大于1%,就拿大連來說是1.4%,算下來比基礎養老金還合適,所以,有了3-5年的視同繳費年限,再領一筆過渡養老金,養老金綜合算下來自然就高了。
反而是那些實打實自己繳費的,基本上養老金不會多高,有個平均水平就不錯了。
還好,養老金每年都在上漲,今年的下一步動作就是補發差額了,有許多網友都表示自己收到了補發,也有的人表示自己沒收到,如今調整方案未公布,還需要繼續等待。
大家怎么看?歡迎留言討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