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福建一名5歲女童
和安徽一名6歲男童在游泳嬉水后
相繼感染罕見的“食腦蟲”
引發致命性腦膜腦炎的消息登上熱搜
引發社會關注
患兒家屬在社交媒體平臺講述發病經過
什么是阿米巴原蟲感染
為什么被稱之為食腦蟲呢?
其實,“食腦蟲”并不是真的蟲子,而是一類分布于自然界中的單細胞生物阿米巴原蟲。目前,稱之為“食腦蟲”的阿米巴原蟲有三種:福氏耐格里屬阿米巴、狒狒巴拉姆希阿米巴、雙核勻變蟲。
據了解,“食腦蟲”喜歡棲息在25℃以上的溫暖淡水中,未消毒的溫泉、湖泊、河流,甚至長期未清潔的自來水管道都是它們的 “樂園”。
它們不攻擊皮膚,不毒害腸胃,唯一的突破口就是人類的鼻腔。當溫水沖入鼻腔的瞬間,它們緊貼鼻黏膜開始繁殖,然后沿著敏感的嗅神經纖維移動,繞過人體最堅固的血腦屏障,快速進入腦組織,造成神經元死亡和腦組織損傷,導致腦膜炎發生,致死率高達98%。
福氏耐格里屬阿米巴的感染致病示意圖
感染了食腦蟲有哪些癥狀?
與普通的感冒有何區別呢?
昆明市兒童醫院感染一科 科主任 王美芬:“感染后的孩子病情進展比較快,如果家長帶著孩子有外出(去到)這些未消毒的池塘、湖水的地方,孩子出現頭疼、嘔吐或者意識不好、有意識障礙的情況,家長就要特別警惕是否感染了食腦蟲。(如果是)就要及時到醫院就醫,它和普通感冒有挺大區別,感冒的病史上沒有去外出游泳的情況,主要是神經系統的癥狀。就是頭痛、嘔吐、精神意識的這些改變,作為它主要的一個特點。”
醫生表示,雖然感染食腦蟲的概率相對較小,但家長還是要注意,夏天是“食腦蟲”感染的相對高發期。在游泳或泡溫泉時,要選擇正規、消毒措施完善的場所,避免在野外湖泊、河流、池塘等未經檢測的水域嬉戲。在水上活動時,做好鼻腔防護,佩戴鼻夾或避免頭部潛入水中。如果在接觸淡水后出現頭痛、發熱、嘔吐、脖子僵硬等癥狀,要立即就醫。
昆明市兒童醫院感染一科 科主任 王美芬:“如果家長有帶孩子外出游泳或者去池塘玩耍的情況,出現上述的這些癥狀。那么家長要第一時間帶孩子到醫院就診,詳細的把病史、流行病學相關的情況告知醫生,能夠讓醫生在第一時間診斷明確。”
如何才能避免“食腦蟲”感染?
專家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 遠離不干凈的水
不要在衛生狀況不佳的野外水體里游泳,尤其要避免潛水、跳水,以免增加鼻腔進水風險。
如果自身皮膚有破潰情況,盡量不要進入自然水體。
避免用未經消毒或煮沸的自來水沖洗鼻腔?。
■ 做好衛生防護
必須進入自然水體進行作業的情況下,要使用鼻夾,同時避免攪動水體底層沉積的物質,減少阿米巴原蟲進入人體概率。
接觸土壤后及時進行清潔,確保皮膚無傷口暴露。
佩戴隱形眼鏡時做好消毒,避免接觸污染水源。
游泳場所做好消毒工作,確保衛生條件達標。
來源:8099999街頭巷尾、央視新聞、中國新聞網
編輯:莫開井
編審:李雪
終審:周健軍
覺得不錯,點個和
轉發起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