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之前"暑假偷偷開課被無人機航拍舉報"的新聞嗎?無數家長學生又氣又無奈:孩子頂著38度高溫悶在教室,空氣沉悶得令人眩暈,窗外蟬鳴刺耳,心卻像沉入谷底。這些"假期",早已名存實亡。
然而今年似乎真的不一樣了。
近日,教育部辦公廳印發《關于做好2025年中小學暑期安全工作》的通知其中提到:
堅決遏制節假日上課補課、提前開學、延遲放假等屢禁不止造成學生學業負擔過重的問題,確保廣大師生度過一個平安、健康、快樂的假期。
教育部辦公廳這次的通知,不再僅僅是提醒,更像一紙宣言——2025年暑假,該屬于孩子的每一分每一秒,必須全部歸還!
一、教育部的鐵令:時間才是教育最寶貴資源
- 明確紅線:節假日集體補課、提前開學、延遲放假——無論以什么名目進行,都在嚴厲禁止之列。
- 重壓釋放:政策直指學生過重學業負擔的根本原因之一,強調"屢禁不止"顯示決心異常堅定。
- 終極目的:讓全國師生真正擁有"平安、健康、快樂的假期"——讓"假期"回歸它原本的意義。
孩子的時間不該被拆解為零碎試卷;疲憊和束縛中的學習,猶如沙漏倒裝,效率流失得比我們想的更快。
唯有時間被歸還,孩子才能喘息、思考,成為完整的人。
二、這紙禁令,救的不只是孩子
- 教師松綁:教育不是殉道。高負荷工作下的教師難以保持教學熱情與創造力。當假期真正來臨,老師能獲得休整、培訓或陪伴家人的寶貴時光——充電后的教師才能帶來更靈動智慧的課堂。
- 家長減負:高昂的補課費、風里雨里的接送、監督作業的煎熬都已成為中國父母沉重的愛之枷鎖。禁令生效后,父母們將擁有更純粹的家庭親子時光——原來輔導作業之外,聊天游戲也可以溫馨動人。
- 教育生態:當人人都不再被裹挾在集體加課洪流中,教育競爭才能回歸理性原點——優化課堂效率、提升教學智慧才是破局關鍵,而非榨取時間這一招數。
- 資源重啟:假期從補習班"解救"后,社區圖書館、科技館、青少年活動中心才真正擁有展示價值的空間。這同樣考驗城市公共服務是否能真正填滿孩子們被解放的空檔期。
假期自由并非無目的的空白,而應成為開啟新視野的窗口。
三、這一次,我們能守護住這份快樂嗎?
政策雖嚴,但每一次禁令似乎總會遇到陽奉陰違的困境:
- 擔憂猶在:部分學校或教師以“自愿參加”“研學托管”“預習新課”等名義,繼續蠶食假期。
- “劇場效應”陰影:當第一名學生偷偷起身,其他人又怎能安心坐著?如果無人徹底坐下,所有人終將精疲力竭。
因此禁令成功的終極鑰匙,在于信任重建:
- 對教師的信任:信任教師在更短的教學時間內仍能保證質量;
- 對學校的信任:相信學校不靠“耗時間”也能培養出優秀人才;
- 對孩子潛力的信任:相信他們在不被過度填滿的時光里,也能生長出自己的枝椏。
孩子的成長不只是一份履歷表,更是一顆需要滋養自由呼吸的心。自由玩耍中激發的靈感,可能比補課教室的思維訓練來得更深刻、更珍貴。
假期快樂不該被儲存在電子設備或課本習題的夾縫里,而是要像童年時代珍藏的彈珠與漫畫書般——色彩鮮明,值得反復品味。
這一次教育部的重拳,不只是政策文本,更像為全體師生亮起一道綠燈:該休息時請徹底關掉“學習引擎”。
教室的空調外機可以暫時停止運轉,蟬鳴與晚風的聲音會重新清晰入耳。教育的本質,是在時間的長河里播撒種子、靜待花開,而非急于榨取每一寸光陰。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讓孩子們有時間當兒童。”
這個2025年的夏天,它值得我們所有人共同捍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