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位已辭職的業委會主任向筆者爆料:在業內的一次座談會上,他提到了一種新型的撬盤模式,該模式正在全國各地上演。
該業委會主任稱:隨著后房地產時代的到來,越來越多的人將目光盯向了小區這塊“唐僧肉”。巨大的利益導致一部分人鋌而走險,同時也有一些公職人員被誤導,又有一批普通業主被他們利用。
這些人從建立業主群開始,利用網絡手段成為“意見領袖”,打壓不同意見的業主,然后伺機控制業委會,接著找第三方公司搞串標圍標,引進他們找來的物業公司拿高額傭金,享受分包優先權和不交物業費和停車費(表面交了,實際走了過場)。
以下為該業委會主任總結的全國統一的“撬盤”套路:
1,積極成立業委會,自己人當選就算了,自己人沒有當選就鬧,一直鬧到自己人當選為止。
2,啟動換物業。誰說不換就網暴誰,業委會成員有不同意見就造謠他拿了物業好處,每天罵,一直罵到他辭職為止。
3,控制業委會后,就召開業主大會,讓業主大會授權業委會全權負責招標新物業。
4,找利益捆綁的第三方,再找某物業開空頭支票,承諾帶資幾百萬甚至上千萬進場而中標。
5,進場后承諾的帶資不到位或虛假到位,且大興土木,維修基金被業委會成員和物業公司掏空。
6,業主察覺上當時,這幫人早已賣房走人。
這位前業委會主任痛心地指出,這種精心設計的“撬盤”模式,正以其高度組織化的操作,打破著全國各地眾多小區的寧靜,將業主的共有資產變成不法分子的盤中餐。
這套高度組織化、流水線般的“撬盤”套路,其危害遠超單個物業糾紛。它精準狙擊了社區治理的軟肋——業主的分散性與信息不對稱,系統性地掠奪了屬于全體業主的共有資產。
唯有讓陽光照進業委會的運作,讓法治穿透“帶資進場”的迷霧,方能守護好千家萬戶門前的“最后一公里”集體資產。
注:為了保護當事人隱私,本文對爆料的業委會主任做了模糊處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