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臺島不太平,兩件事湊到一塊兒,讓賴清德的日子更不好過了:一是他琢磨著8月去美國“過境”,想搞點政治小動作;二是《人民日報》直接給他貼了個新標簽——“雜質”。這倆字兒看著簡單,分量可不輕,等于明著說:你不是來解決問題的,是給臺海添亂的“污染物”。
為啥官方會這么評價?得從賴清德最近的“迷之操作”說起。
一、“不能指望臺軍”一句話,民心徹底涼透
前陣子臺風“丹娜絲”掃過臺島南部,不少老百姓家里被淹,盼著有人來幫忙。結果賴清德一句“不能什么都指望臺軍”,直接把人的心澆了個透心涼。這話聽著像“甩鍋”,可老百姓要的不是大道理,是實實在在的幫助。
果然,最新民調出來了:44.5%的人對他不滿意,第一次超過了42.9%的滿意率。這個“死亡交叉”可不是鬧著玩的——說明越來越多人不買他的賬了。民心這東西,就像手里的沙子,攥得越緊,漏得越快。賴清德大概沒料到,一句冷冰冰的話,會讓自己的支持率跌得這么慘。
二、想靠“赴美行程”翻盤?《人民日報》“雜質”二字先給定性
支持率崩了,賴清德尋思著出去“刷存在感”。他計劃8月以“過境”名義去美國,想學蔡英文當年搞點“外交秀”。可時過境遷,現在中美關系本來就緊張,他這時候去,不是添亂嗎?
更關鍵的是,《人民日報》直接給他定了性——“雜質”。這詞兒用得準:就像水里的臟東西,看著礙眼,留著還污染環境,遲早得清出去。官方這話一說,等于給賴清德的“美國行”判了“緩刑”:你可以去,但別想搞出什么名堂。
果然,美國那邊也沒給他好臉色。據說他可能連正經機場都進不去,只能在軍用小機場“加油”,限時就得走人。想想也是,美國現在忙著自己的事兒,哪有空陪他演“臺獨”戲碼?之前特朗普當總統時,他想見一面都難,現在拜登政府更務實,那句“別誤判美國忍耐度”的警告,還在耳邊響著呢。
三、資本比政客誠實:日本企業撤資,經濟“警報”拉響
賴清德還在喊“打造自主經濟生態圈”,可錢包最誠實。最近臺北商業區兩家日本百貨公司悄悄撤資了,官方只輕描淡寫說“市場調整”。這話誰信啊?日本企業在臺灣待了這么多年,什么時候成了“市場調整”的急先鋒?
其實,日本資本向來是臺島經濟的“晴雨表”。他們鼻子靈得很,不是聞到利潤才來,是聞到“危險”就跑。這次撤資,根本不是小事——是外資對臺灣市場沒信心了!想想看,連最會“算賬”的日本企業都撤了,其他資本能不慌嗎?荷蘭光刻機停止供貨、香港金管局發紅色預警……這些都不是“信號”,是“實彈”,一槍一槍打在臺島經濟的命脈上。
更諷刺的是,賴清德一邊喊“自強”,一邊親手切斷和大陸的經貿合作。大陸可是臺灣最大的貿易伙伴,多少企業靠大陸市場吃飯?國臺辦早就說了,“謀獨是臺經濟最大風險”,現在這話正在變成現實:資本撤離、企業縮水,普通老百姓明天還能不能買得起菜,都成了問題。
四、“臺獨”幻夢碎了:臺積電成“提款機”,經濟早已被“綁定”
賴清德總說要“自立”,可他忘了臺灣經濟早就和全球化綁在一起了。就說臺積電吧,美國一個項目就投了1700億新臺幣,成了美國人眼里的“活體提款機”。你想“自立”,可產業鏈在別人手里,技術在別人手里,連市場都要靠別人,這不是做夢嗎?
他一邊喊“抗中”,一邊把大陸這個最大市場推開,等于自斷臂膀。現在好了,大陸制裁名單上又多了8家臺企,食品板塊一天就縮水40億新臺幣。老百姓不管你什么“意識形態”,他們只關心“明天的飯錢夠不夠”。賴清德的政治冒險,最后買單的卻是普通臺灣民眾——這大概就是他最“成功”的“政績”了。
五、老百姓用“降噪耳機”投票:厭倦了政治喧囂,只想好好過日子
最近臺北有個細節很戳心:有居民為了擋住隔壁“臺獨”集會的喇叭,戴上了降噪耳機。這畫面多真實啊——老百姓早就聽膩了政客的口號,不想再為“意識形態”買單了。他們關心的,是臺風過后家里有沒有積水,超市的菜價漲沒漲,孩子上學方不方便。
賴清德的專機引擎再響,也蓋不過老百姓心里的嘀咕:你折騰這么多,能讓我們的日子好過點嗎?臺風帶來的積水,三天就能退去;可政客吹的“臺獨”泡沫,什么時候才會破?
或許未來的歷史書會這樣寫:賴清德,一個高喊“自立”卻砸了百姓飯碗的政客,一個想撬動美國大門卻連入境許可都拿不穩的“演員”。他以為自己能改變歷史,最后卻成了歷史的“反面教材”。
說到底,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這是歷史定論,也是民心所向。賴清德想靠“臺獨”賭一把,結果只會把臺灣推向危險邊緣。資本撤了,民心涼了,連美國都懶得陪他演戲了——他的“政治棺材板”,其實早就被自己釘死了。
現在就看他那架專機起飛后,還能不能平安落地了。畢竟,“雜質”遲早要被清除,而歷史,從來不會給“臺獨”留位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