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上海7月21日電 (李秋瑩 陳馨怡)剛剛過去的周末,上海金山城市沙灘音樂啤酒節再次開啟持續三天的狂歡。在它之前,從7月1日到7月13日,已有29場音樂會在這個夏季登陸上海,并且超過一半的演出場次,在開票當日宣告售罄。
來自大麥網、貓眼娛樂等售票平臺的統計數據顯示,近年來,音樂節大多集中于暑季。截至目前,全國已公開定檔的夏季音樂節(6月—8月)共40多場;對比今年的1月—5月,總共也就僅舉辦了50余場,足見“夏日”在音樂節市場中的受歡迎程度。
從人頭攢動的現場到此起彼伏的歡呼,這些場景共同勾勒出夏季音樂節的火爆圖景。對此,人們不禁要問:夏季,何以成為音樂節最活躍的時刻?
從全國范圍來看,這種火熱并非上海的偶發現象:今年的夏季大型音樂節普遍吸引超5萬人次,上座率穩定在75%以上;中小型音樂節上座率亦超過60%。
對此,復旦大學旅游學系副主任孫云龍表示:“能否成功打造一個音樂節品牌,體現了主辦方的綜合實力,從主題策劃到交通安保都要做到事無巨細,是對城市治理能力的全面考驗?!笨梢?,一場音樂節若想辦得了、辦得好,必然需要主辦方協調場地、藝人敲定檔期、聽眾購票支持,而夏日正巧是利好三方需求的交匯點。
首先,從主辦方的視角出發,城市公園、郊野營地等戶外場地需要考慮安全、經濟效益等要素,故與其他三季相比,夏季不僅審批更便捷,夜間經濟場景的配套也更成熟。
此外,春秋季因白晝短、夜間涼,演出常常需要壓縮在15時至20時之間,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內容豐富度;而夏季則恰好彌補了這些缺陷。例如,上海歡樂谷EV音樂節就在其官方公眾號中表示,超半數演出將從16時延續至21時,并融合電音、說唱、民謠等多種曲風,滿足聽眾的多元需求。
7月12日曾帶著家人一同赴音樂節游玩的趙強(化名)表示,夏季“輕裝上陣”,給了孩子們更多跑跑跳跳的機會。21歲的廖倩(化名)也在接受采訪時感慨,今年獨自參與音樂節時因找人幫忙拍照,反倒“認識了更多新搭子”。
其次,對于藝人來說,秋冬季的大型頒獎典禮密集。出于提高曝光價值的考慮,他們極有可能在檔期沖突時放棄音樂節的計劃。而夏季作為音樂作品宣發旺季,資源分流相對較少。因此,以流量歌手、樂隊為代表的藝人更有可能在此時釋放檔期,與音樂節的舉辦互惠互利。
上海歡樂谷音樂節。陳馨怡攝
最后,政府的支持也成為夏季音樂節錦上添花的手段。今年6月,廈門文旅部門曾表示支持培育獨立品牌音樂節,并將完善公共服務配套;5月,上海市普陀區人民政府官網也表示,針對中型活動(100人—1000人)推行“告知承諾制”,小型活動(
當然,夏季音樂節之所以火爆離不開最重要的因素——廣大觀眾。一方面,戶外的開闊場地讓更多親子互動項目成為可能,吸引了許多家庭的目光。就如上海崇明舉辦的迷笛音樂節,雖以搖滾為主題,但景區內特地劃分了親子無動力樂園、星空營地等區域,實現家庭的“一站式休閑”。
另一方面,中國演出行業協會發布的《2024大型營業性演出市場趨勢及特點分析》顯示,大型音樂節中18歲—24歲的觀眾占比近40%。這一群體多為學生,而暑假正是他們全年最空閑的時段。在朋友圈分享上海夏季音樂節門票的小云在采訪中表示:“上學的時候頂多一個月挑一次,最近好像每周都有一兩場?!庇纱丝梢?,與學生群體的“雙向奔赴”也讓夏季音樂節掀起了可觀的消費潮。
音樂節現場。中新網記者李秋瑩攝
如今,夏日作為天然的文化展演場,已然讓一座座城市通過音樂節塑造出了他們獨特的文化標簽?!八钠放朴绊懥τ袝r甚至超過一個城市的影響力”,孫云龍說道。盡管今年音樂節的熱度略有回落,部分場次還存在過度依賴明星效應等問題,但這也倒逼著各個城市重新審視其發展的方向。而這份對發展路徑的探索,終究要回歸其核心價值。
“在文化藝術類活動中,音樂節是最親民、最容易形成共識、也最容易形成廣泛傳播的節事活動,對于提升城市軟實力極其重要?!睂O云龍說。而夏季作為音樂節的天然沃土,正讓這種文化力量在熱烈的季節里生根發芽,成為激活城市文化活力、拉動消費升級的獨特養分。(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