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西藏雅魯藏布江下游水電站正式開工,可國人們卻齊刷刷關注起了另一件事:什么時候收復藏南地區。
別慌,中國正在運籌帷幄,而且已經捏住了印度的一個痛處!
5月11日,第五批藏南地區27個標準地名正式公布。這是自2017年首批地名發布以來,陸續推出的第五批命名。藏南地區標準地名總數已達89個,涵蓋自然地理實體、居民點、交通設施等多種類型,覆蓋范圍顯著擴大。
“加龍藏布”、“恰爾丁弄巴”、“魯巴”,這些充滿藏族特色的地名第一次擁有了法定的中文標準名稱。而每一項標準地名的確立,都是一次主權的莊嚴宣告。
本是中國主權范圍內的正當程序,卻在新德里引發異常強烈的震動。印度外交部迅速發表聲明,使用其單方面提出的“阿魯納恰爾邦”稱謂,妄稱中國舉動“無法改變現實”。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印度再次選擇了無視,無視藏南地區自古以來就是中國西藏門隅、珞瑜、下察隅地區的法理事實,也無視了英國殖民者麥線炮制的非法邊界線從未被中國政府承認這一基本歷史常識。
而印度在藏南問題上的強硬姿態與其在其他領土爭端上的立場產生了耐人尋味的反差。
藏南問題上,新德里大談“歷史繼承”,強調英印遺產的“神圣性”。目光轉向克什米爾,同樣的歷史邏輯卻被拋諸腦后,印度以武力改變現狀、單方面廢除憲法第370條、持續高壓控制并強力打壓該地區穆斯林人口的自決愿望。
這種矛盾暴露了新德里選擇性地利用“歷史”與“法理”的實用主義邏輯:規則為我所用,而非受其約束。
可中國卻不打算慣著印度的臭毛病,對于收復藏南,已有三條可行的道路!
一是硬碰硬出兵;二是鼓動印度東北邦自個兒鬧獨立;三就是合二為一,來個里應外合。而最有效率的,當屬第三條。
藏南地區的西南方向,有一條狹窄如咽喉般的西里古里走廊,全長約21公里,最窄處僅約23公里,被譽為“印度的雞脖子”,恰恰扼住了印度整個東北部地區的生命線。
一旦這條戰略要道受阻或被切斷,印度龐大的東北部地區與本土的聯系將被徹底掐斷。
而且,這條走廊鎖住的東北部諸邦,長期以來是印度政局中最深的不定時炸彈。
阿薩姆聯合解放陣線(ULFA)、波多民族民主陣線(NDFB)等組織推動的“獨立”訴求從未停止,根源可追溯至1947年印度獨立時對當地族群自治承諾的嚴重缺失。
民怨在2024年達到了新的沸點。
《阿薩姆邦地方自治協議》的關鍵條款持續擱置,新德里長期忽視該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及經濟發展需求導致貧困率高企,阿薩姆邦、那加蘭邦等地區頻繁爆發大規模抗議,部分事件甚至演變為流血沖突。
西里古里走廊的戰略脆弱性與東北部持續高漲的分離主義浪潮相結合,為區域安全埋下了巨大的不可預測性。
一旦東北邦獨立,印度就抽不出手來管藏南了,咱順勢一撈,藏南不就輕輕松松回家了嗎!這招叫“圍魏救趙”,既避免了正面硬杠的風險,又打擊了印度的軟肋,可能意味著比直接開戰更劃算啊。
畢竟藏南問題拖了幾十年,印度沒少在邊境小動作,中國也不妨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歷史經驗和國際現實清晰地告訴我們,實力是維護核心利益的基石。面對國家領土完整這一紅線,準備使用一切必要手段予以捍衛,是維護自身正當權益的天然權利。
在藏南問題上,和平回歸自然是中國政府首選目標,但中國也有充足的信心與決心應對其他可能性。
其一是主權宣示的法理建設。
目前,持續的地名標準化工作正是這一進程的關鍵環節,而每一批新地名的誕生,都是主權的法理“界樁”向著更遠、更深的區域延伸。
其二是應對變化的戰略耐心與潛力。
國際關系如棋局,變化是常態。印度國內分離主義的持續發酵,使得東北部局勢成為一個重大的戰略變量。
倘若印度無視歷史事實和法律正義,繼續在邊境線上采取冒險主義軍事挑釁,妄圖以非法占領制造既成事實,可能觸發其自身難以承受的連鎖反應。
一旦印東北部地區因其內部固有矛盾而尋求改變自身政治地位,尋求外部力量介入以打破新德里的高壓控制鏈,而印度可能不得不在多重壓力下,被迫接受或無力阻止東北部某種形式的自決趨勢。
所以說,西里古里走廊就是印度的命門,掐住它,藏南回歸事半功倍!
收復藏南這事兒,不只關乎土地,更是捍衛國家的尊嚴,每個民眾都有責任支持祖國統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