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時節,記者行走在天鎮縣張西河鄉的鄉村小路上,兩旁花叢在陽光下爭奇斗艷,村莊面貌煥然一新,村民們的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這正是張西河鄉以“黨建+”模式推動鄉村振興的生動寫照。在黨員干部的攜手努力下,張西河鄉依托黨建引領,精心勾勒出一幅“村容靚麗、民富景美、產業振興”的鄉村新圖景,探索出一條獨具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
張西河鄉以黨委書記講黨課為“思想舵手”,圍繞鄉村振興和基層治理的難題,創新開展“沉浸式”黨課活動,通過深入剖析案例和互動研討,引導黨員們校準思想航向,激發責任擔當意識。同時,制定“1224”工作法和村干部績效考核機制,將村“兩委”干部的報酬與日常考勤、任務完成情況、履職踐諾及年度考核結果緊密掛鉤,有效激發了干部干事創業、擔當作為的精氣神。
在作風建設方面,張西河鄉將作風整治與群眾反腐工作同步推進,構建了“鄉黨委統籌指揮、村支部一線落實、干部群眾協同發力”的三級聯動責任體系,有力整治了農村干部中存在的“慵懶散”等不良現象。
夏至過后,張西河鄉的蔬菜迎來了成熟季,色澤鮮艷、飽滿誘人的西紅柿、黃瓜、青椒紛紛上市,深受市場歡迎。該鄉始終堅持將黨建優勢轉化為鄉村振興的強大動力,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鄉村振興事業蓬勃發展。近3年來,全鄉累計建成700余座設施大棚,帶動上千名群眾實現家門口就業,畝均收益超過萬元。此外,該鄉還投資550萬元建設標準化蛋雞基地,可養殖4.2萬只蛋雞,年產雞蛋103噸。
張西河鄉聚焦“一老一小”群體需求,啟動了愛心食堂項目,有效提升了老年人在食堂就餐的滿意度和幸福感。這一系列舉措不僅彰顯了黨建引領下的鄉村振興成果,更為張西河鄉的未來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與希望。
山西經濟日報全媒體記者 翁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