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總聽說結婚要彩禮,少則十幾萬,多則幾十萬,想想都頭疼。沒想到現在政策這么好,村里還幫著勸導,我兒子結婚,彩禮只有2萬塊,真是減輕了我們家一大筆負擔!”新野縣沙堰鎮李莊村村民李先生提起兒子的婚事,臉上滿是笑容。這只是沙堰鎮推進移風易俗、倡導紅事新辦的一個生動縮影。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一些陳規陋習也悄然滋生,尤其是紅事彩禮過高的問題,讓不少家庭不堪重負。“辛辛苦苦幾十年,一婚回到解放前”成了當地部分村民的無奈調侃。為了改變這一現狀,沙堰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將移風易俗工作作為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召開了專項會議,制定了詳細的實施方案,在全鎮范圍內掀起了移風易俗的熱潮。
沙堰鎮充分發揮村“兩委”干部、紅白理事會成員、黨員志愿者的作用,深入各村各戶進行宣傳引導。通過組織專題宣講、發放宣傳資料、張貼標語海報等多種形式,向村民們宣傳高額彩禮的危害以及移風易俗的好處,引導大家樹立正確的婚戀觀和價值觀。
趙湖村的紅白理事會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理事會會長是一位有著多年基層工作經驗的老黨員,他深知村民們對彩禮的糾結心理:“很多時候,女方要高額彩禮也是礙于面子,覺得別人都要那么多,自己少了沒面子。我們就從這一點入手,耐心地給她們講道理,舉例子,讓她們明白彩禮不是衡量婚姻幸福的唯一標準。”今年年初,趙湖村村民趙先生和鄰村的王女士準備結婚,雙方家長最初商量的彩禮比較高。趙湖村紅白理事會得知后,主動上門做工作。先是給雙方家長講了幾對因為高額彩禮導致婚后生活困難的案例,又向他們宣傳了沙堰鎮倡導的“抵制天價彩禮,婚事簡辦”的新風尚。經過多次耐心勸導,雙方家長最終將彩禮降到了2萬,婚禮辦得簡單卻溫馨十足。
除了積極勸導,沙堰鎮還注重發揮典型示范作用。組織各村定期選樹“鄉村光榮榜”等先進典型,并在村里宣傳欄展示讓大家學習身邊的榜樣。呂營村的張女士就是典型代表之一,她女兒結婚時,主動提出不要彩禮,只要求男方真心對待女兒。她的這一做法在村里引起了不小的反響,不少村民紛紛表示要向她學習。
如今,走進沙堰鎮的各個村莊,移風易俗的新風尚撲面而來。高額彩禮的現象得到了有效遏制,婚事新辦、簡辦的觀念深入人心。越來越多的家庭把節省下來的錢投入到發展獼猴桃種植、開辦家庭農場等產業上,讓 “減負” 后的幸福轉化成了實實在在的發展動能。
移風易俗非一日之功,需要久久為功的堅持。下一步,沙堰鎮將繼續完善紅白理事會章程,完善相關制度措施,讓移風易俗的新風尚在沙堰落地生根、開花結果,為建設和諧美麗新沙堰注入強大動力。(圖/武啟夢 趙宇)
來源:中國日報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