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烏克蘭這邊的戰事打到現在,已經三年多了,從2022年2月24日俄羅斯那邊全面動手開始,整個國家就陷入了總動員狀態。起初大家還以為這是臨時措施,誰知道成了長期政策。澤連斯基作為總統,一開始靠著號召抵抗贏得了人心,可現在他的立場越來越硬,尤其是對前線士兵的復員問題上,直接給出了兩條路:要么打贏俄羅斯,要么就留在戰場上。
誰都別想著中途回家。這話不是隨便說說,而是從他和議員貢恰連科的公開對峙中冒出來的。那是2025年7月的事,貢恰連科在議會問政府有沒有考慮讓士兵輪換回家,澤連斯基直接回擊,說只有擊敗敵人后才能談回家,還諷刺議員應該自己去前線幫忙。這就把復員話題堵死了,等于告訴所有人,戰爭沒贏,誰也別想脫身。
其實這事得從頭說起。戰爭剛爆發時,烏克蘭政府就頒布了戒嚴令和總動員令,禁止18到60歲的男性出境。目的是快速補充兵力,抵抗俄羅斯的推進。那時候志愿兵不少,很多人自愿報名。可隨著時間推移,前線消耗越來越大,士兵們從東線打到南線,從冬天熬到夏天,卻看不到頭。
議會有過幾次提案,想設定服役上限,比如三年或累計作戰18個月就能復員,但每次都被軍方否決,說這樣會造成部隊大面積缺員,影響戰斗力。漸漸地,復員成了不能提的敏感詞,一提就好像在動搖整個防線。澤連斯基的政府把勝利當成唯一出路,法律和合同都讓位給了這個目標。結果呢,前線士兵只能硬扛下去,沒人告訴他們要打到什么時候,也沒人說打不贏會怎樣。
前線的情況越來越糟。西方媒體報道過,烏克蘭部隊疲勞嚴重,大量士兵身心都扛不住了。有些人出現創傷后應激障礙,甚至自殘來逃避作戰。他們不是怕死,而是怕這種沒完沒了的日子。戰場上炮火不斷,補給跟不上,俄羅斯那邊彈藥充足,一天能發上萬發,而烏克蘭這邊有時一天只有幾千發。
士兵們在前線壕溝里待著,冬天凍得發抖,夏天熱得喘不過氣。2023年到2025年,部隊戰斗力下滑明顯,東部陣地像巴赫穆特那樣的地方,成了絞肉機,傷亡數字直線上升。澤連斯基在2024年2月說過烏軍死亡3.1萬,可到2025年4月,他又改口說10萬。數字翻倍,說明損失多大。士兵們知道,回家遙遙無期,只能繼續耗著。
后方征兵也成大問題。年輕人能躲就躲,能逃就逃。2023年到2025年,非法出境的男性超過10萬,有人爬圍欄,有人賄賂邊防,有人干脆跑去鄰國。征兵辦加大力度,在街頭、健身房甚至夜場抓人,視頻網上到處是。2024年,議會通過新法,降低征兵年齡到25歲,還取消了“有限健康”分類,要求之前被評有限適合服役的人重新體檢。
國防部建了個電子數據庫,收集適齡男性的數據,不經同意就登記。結果呢,逃兵案子堆積如山,2024年就有8萬多起,2025年還在漲。年輕人看到前線的人一去不回,誰還愿意入伍?征兵越來越難,跟無法復員直接掛鉤,大家覺得這是張進來就不出去的網。
澤連斯基為什么這么堅持?表面上看,是為了維持戰線,不讓部隊崩盤。可深挖下去,跟他的政治生存有關。戰爭前,他的支持率下滑,執政基礎不穩。2019年上臺時,他承諾結束東部沖突、反腐、改善經濟,可進展有限。2021年民調掉到30%多。俄羅斯入侵后,他迅速轉型成民族領袖,支持率飆到90%以上。
穿軍裝視察前線,視頻講話天天發,國際上爭取援助。戰爭成了他的權力支柱,媒體管控加強,反對派邊緣化,選舉無限延期。2024年本該大選,可戒嚴法一延再延,他就繼續掌權。拒絕復員靈活性,等于把勝利當成壓倒一切的借口,甚至壓過人命和法律。在他看來,任何讓步都像背叛,失敗可能性不能承認。可實際上,上戰場的不是他,士兵們在付出代價。
這種政策后果顯而易見。部隊士氣低落,后方社會分裂。2025年1月,澤連斯基說烏軍有98萬士兵,是歐洲除俄羅斯外最大的軍隊。可現實是,很多人是被強制拉去的,沒經驗,沒動力。俄羅斯那邊動員500萬潛在兵力,差距拉大。
國際援助也疲軟,美國特朗普上臺后,援助一度暫停,澤連斯基得四處求人。歐洲國家討論維和部隊,可沒美國參與,效果打折。談判桌上,澤連斯基堅持領土完整,不讓步,可俄羅斯不松口。2025年5月,伊斯坦堡談判只換了戰俘,沒實質進展。普京還說烏克蘭是俄羅斯的一部分,談判更難。
長遠看,戰爭不可能永遠拖。面對核大國俄羅斯,烏克蘭資源有限。澤連斯基依賴戰爭敘事維持合法性,一旦停火,他很可能被清算。士兵犧牲換來他的權力延續,可國家經濟崩盤,850萬人外逃,工廠轉向軍工,平民生活苦。
2025年2月,特朗普和澤連斯基會面時,就批評烏克蘭征兵亂象。澤連斯基承認有問題,可政策沒變。士兵們在前線等著勝利,可現實是消耗戰。澤連斯基的硬線條,掩蓋了政策失敗,把責任推給前線。制度上無限服役,等于合法化犧牲。
大家想想,烏克蘭原本是歐洲糧倉,現在成了戰場。澤連斯基從演員變總統,本該推動和平,可戰爭把他綁架了。他的兩條路,看似激勵,其實是絕望。士兵沒選擇,社會在分裂。國際社會看熱鬧,可真正受苦的是烏克蘭人。戰爭結束那天,誰來算這筆賬?澤連斯基的權力能撐多久?這些問題,值得深思。
再說說動員的具體變化。2024年4月,澤連斯基簽署動員法修正案,降低征兵年齡,建數據庫。西方壓力大,美國議員格雷厄姆訪烏時,說得派更多人上前線。澤連斯基拖了陣子,還是簽了。結果,腐敗問題沒解決,征兵辦換人,可亂象還在。2025年,國防部和招聘公司合作,平臺上列職位,像焊工、廚師,可本質還是強制。士兵訓練不足,就扔上前線。俄羅斯推進東部,烏克蘭撤退,陣地丟了不少。
澤連斯基的勝利計劃,2024年10月提的,包括加入北約、用西方武器打俄羅斯本土、開發資源。可盟友反應平平。北約成員資格卡著,歐洲討論保障,可沒實質。澤連斯基批評中國、伊朗、朝鮮支持俄羅斯,叫他們犯罪聯盟。可外交上,烏克蘭孤立。2025年,中國向俄羅斯供零部件,烏克蘭制裁幾家公司。談判中,澤連斯基要領土完整,俄羅斯要凍結戰線。特朗普推和平,可普京不讓步。
士兵死亡數字,澤連斯基改來改去。2024年12月,說4.3萬死,3.7萬傷。可開源情報顯示,訃告7萬多,失蹤6萬。真實損失更大。平民1.3萬死,城市廢墟。經濟停擺,天然氣輸送停,歐洲受影響。澤連斯基求援助,可西方疲勞。
總之,這兩條路是死胡同。澤連斯基用它延續統治,可代價是國家未來。士兵在耗,民眾在逃。戰爭沒贏家,烏克蘭最慘。希望早點停,可現實殘酷。澤連斯基的硬派,終究會反噬自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