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記者 吳昌華
通訊員 唐時杰 陶暉
4年前,他在河南小鎮街頭徒步追車沖刺500多米抓獲嫌疑人;3年前,他奔走在街巷,發現一個隱藏在寫字樓內的特大養老詐騙犯罪團伙,破獲案值1億多元的跨省特大養老詐騙案;前不久,“中國好人榜”發布2025年首次入選榜單,他光榮當選。“中國好人榜”給他的評語是:反詐利刃破千案,深耕“云端”護民安。
他是武漢市公安局江岸區分局刑事偵查大隊民警潘黎,警務技術四級主任,是一名85后,曾獲個人二等功2次、嘉獎3次。
2017年以來,他一直戰斗在反詐一線,參與抓獲犯罪嫌疑人1600余名;他上門攔截電詐117起,為群眾避免直接經濟損失1439萬元,其中最大一筆200余萬元。近年來,他創新運用新媒體開展反詐宣傳,制作的反詐短視頻被國家反詐中心等新媒體平臺轉發,累計播放量1.7億人次。他說:“電詐一日不除,使命一日不止。我將一直戰斗在反詐路上。”
7月21日,極目新聞記者來到武漢市公安局江岸區分局反電詐中心,采訪了潘黎的故事。
反詐利刃破千案,深耕“云端”護民安
6月24日下午,中國文明網發布2025年首次“中國好人榜”,民警潘黎光榮當選。榜單給他的評語是:反詐利刃破干案,深耕“云端”護民安。
潘黎今年40歲,中共黨員,現系武漢市公安局江岸區分局刑偵大隊警務技術四級主任。“我深知自己只是代表集體捧回了屬于所有人的獎章。這份榮譽不是終點,而是責任的新起點。我將和大家繼續保持24小時待命的狀態,用專業和堅持守護群眾的‘錢袋子’。”從同事們口中得知自己入選“中國好人榜”后,潘黎說。
只要投資購買“文票”,幾個月能暴漲1000多倍,你信嗎?2022年5月份,江岸區一名老人要向“梅蘭竹菊”APP投資2萬元。潘黎得知后,來到這家“梅蘭竹菊文交所華中運營中心”暗訪,判斷“梅蘭竹菊”實為養老詐騙團伙。江岸區分局隨即成立專班展開偵查,發現該團伙設立虛假交易平臺,以網上投資“文化收藏品”為幌子,誘騙中老年人購買所謂“文票”,以返利分紅、低價配股等套路引誘投資人再拉新人入市,通過操控拉高“文票”價格刺激更多的人員和資金進入。6月30日,江岸區分局在市局相關部門的支持下,出動警力200余名,在武漢、南京等多地收網,抓獲涉案嫌疑人118名、凍結資金1.45億元,打掉一個分支機構遍布全國23省市區的犯罪網絡。
據查,該團伙私自設立所謂“藝術品交易中心”,開設虛假“交易平臺”,將所謂的“文化藝術品”進行虛假評估,或偽造虛假藝術品購銷合同,將其打包為“金絲玉葉”“金玉良緣”等50多只“文票”,在虛假交易平臺上交易。該團伙指使“操盤手”以對倒交易等方式操控“文票”的交易量和價格,通過拉人分成、宣講會等方式誘騙中老年人“投資”,涉案資金約7.8億元。2024年至2025年,該團伙數十名骨干成員陸續被武漢中院、江岸區人民法院判刑。
潘黎是從2017年開始從事反詐工作的。彼時,電信網絡詐騙手段層出不窮,新套路、新花樣不斷翻新,給打擊工作帶來極大挑戰。潘黎憑借著不服輸的勁頭,與詐騙分子展開較量,先后抓獲犯罪嫌疑人1600余人,參與打掉50人以上犯罪團伙16個,成功偵破“色誘詐騙”“薦股詐騙”“老年人保健品詐騙”“梅蘭竹菊詐騙”等一系列有影響的案件。
在河南小鎮街頭徒步追車撲倒嫌疑人
潘黎看上去像是個陽光帥氣的大男孩,很難聯想到,在與電詐犯罪嫌疑人短兵相接時,他像下山猛虎一般勇往直前。
2021年6月中旬,江岸區公安分局反電詐中心偵查發現林某使用某種中轉設備向境外詐騙集團提供話務服務。林某行蹤不定,每天不停地更換入住酒店。潘黎多次帶隊布控抓捕,都被他逃脫。
7月7日,林某駕車離開武漢。潘黎帶隊追蹤,追至河南省洛陽市偃師區府店鎮。次日,潘黎等5名偵查員分頭在鎮上摸排。下午3時許,潘黎獨自前往鎮派出所時,忽然注意到馬路上有一輛黑色小車駛過,正是林某駕駛的車。
不能再讓他溜了!潘黎拔腿就追,巧的是那輛車并沒有開遠。潘黎沖刺500多米后,那輛車在路邊一家網吧門前停下。潘黎已經趕到,待林某下車時撲倒,當場從車上搜出作案用的“GOIP”設備和大量未使用的手機卡。
辦案民警順藤摸瓜,一舉抓獲該團伙另外3名成員,打掉一個為境外電詐集團提供技術支撐、搭建通信渠道的團伙。
電信網絡詐騙是典型的非接觸式遠程作案,破案線索隱藏在茫茫網絡中,十分耗費時間、腦力和腳力。對于潘黎而言,分局反電詐中心24小時運轉,他和隊友們24小時待命,一旦需要隨時出發,最快一次創下40小時破案的最快紀錄。2021年7月21日,潘黎和同事剛從河南返回不久,江岸區一家餐飲公司員工汪先生在微信上遭遇冒充領導詐騙。潘黎調查發現,涉案微信號認證為女子楊某,在重慶市某單位上班。當晚,他飛抵重慶,很快找到楊某。楊某說,她將自己的微信號以每天100元的價格出租給了同學桂某,桂某在重慶市城口縣某單位實習,位于渝川陜交界處,距離楊某所在地有400余公里。潘黎和戰友連夜驅車轉戰城口縣,成功抓獲犯罪嫌疑人桂某。
那兩年,潘黎幾乎三分之二的時間都在外地出差,曾經在2周內輾轉5省4市,很多地方都很偏遠。趕路偵查,常常忙到凌晨。有時候買不到火車票,潘黎和戰友們就只能坐在車廂過道里。
對此,潘黎并不在意,他說:“電信詐騙動輒就是幾十萬、上百萬。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守護群眾財產安全是我們的職責,無論遇到什么樣的困難,我們都會迎難而上。”
積極擁抱新媒體,成了反詐網紅主播
入選2025年首次“中國好人榜”4天后的6月28日,武漢市委宣傳部、武漢市公安局、華中師范大學聯合開展“全民反詐、平安留學”護航活動。潘黎走上講臺,剖析留學生容易遇到的“冒充使領館詐騙”“機票改簽詐騙”等騙局,現場發起“不輕信、不透露、不轉賬”的反詐倡議。
7月8日,潘黎和同事們來到江岸區黎黃陂路步行街“巴公房子”網紅打卡地,開展“全民反詐在行動”系列主題宣傳活動。潘黎手中的毛絨“警察小熊”,自制錄音不停地用武漢話說:“陌生電話要警惕,可疑短信要注意。任憑騙術千萬變,不貪便宜不受騙……”引來行人紛紛駐足。
多年戰斗在打擊電詐的一線,潘黎越來越認識到,更廣泛、更有力的宣傳,才能防止案件發生,才能守好群眾的“錢袋子”。
2024年以來,潘黎數十次走進高校、中小學、企業、社區,用生動有趣的案例和通俗易懂的語言,分析常見的詐騙手段,傳授實用的防范技巧。大家對他的專業講解贊不絕口。
隨著短視頻、直播的興起,網絡媒體成為更快、更高效的反詐宣傳途徑。潘黎緊跟時代,大膽創新,當起“網紅主播”,通過互聯網拓寬反詐防線。
作為一名刑警,潘黎的網絡反詐宣傳沒有停留在“告知”,更注重“互動”與“實效”。他每周構思趣味直播主題,開展“沉浸式”緊急攔截直播,讓觀眾實時看到民警如何勸說正準備轉賬的群眾,直觀展示“一秒之差可能被騙”的驚險。一次,一位老人陷入詐騙陷阱即將轉賬,潘黎立即與同事趕到老人家中,鏡頭實時記錄下這場與詐騙分子的“生死時速”,成功阻止了轉賬,直播間最高峰有79.2萬人在線觀看。他制作的反詐短視頻被國家反詐中心等新媒體平臺轉發,累計播放量1.7億人次。他揭露的“支付寶注銷詐騙”騙局獲央視關注并播出。
他的網絡視頻評論區總是熱鬧非凡,對于網友“遇到疑似詐騙怎么辦”的提問,他都會詳細回復,讓網友覺得反詐不是遙遠的口號,而是身邊的守護。
(來源:極目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