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歲的唐先生在家人的陪伴下來到醫院,妻子說,你給他查查,我感覺他的心理出了問題!妻子這么說,唐先生頓時火冒三丈,你才心理有病呢,我好的很!
你看看你,動不動就大發雷霆,過去的你不是這樣的,你這樣大動肝火,不僅傷了你自己,還傷了你身邊的人。
脾氣一點就燃,是不是心理真出了問題呢?是不是躁狂癥呢?
躁狂癥是一種大腦情緒調節功能失調引發的疾病,情緒像坐過山車一樣突然變得異常高漲,同時伴隨著行為失控和思維混亂。
躁狂癥的人的確容易被激怒,但是它有一個很重要的特點,那就是常常伴隨著行為失控和思維混亂。
唐先生并沒有,而且一系列精神心理檢查也排除了他有嚴重的精神心理疾病。
其實,唐先生之所以出現情緒上的波動,主要還是在于這段時間自己換了工作,到了一個新環境,難免會焦慮,再加上工作強度大,晚上睡不好,使得唐先生開始變得越來越暴躁。
醫生建議唐先生,先調整好自己的睡眠,特別是中午,可以稍微睡一下。
天氣炎熱,經過一上午緊張忙碌的工作,沒有人心情會很好,再加上天氣熱,人就更容易暴躁了,這個時候,適當午休一下,對于情緒有很好的調節。
2010年發表在《精神病學與臨床神經科學》上的研究發現,午睡后清醒期間,快樂、放松成分的量值顯著升高。
德國一項實驗顯示,午睡后受試者對負面刺激的反應閾值顯著提高,焦慮水平有所下降。這得益于睡眠中杏仁核(情緒中樞)活動減弱,前額葉皮層(理性控制區)活性增強,幫助人們更理性地應對壓力,15分鐘午睡堪比“心理按摩”。
不過,這里所說的是適當午休,而不是過度午休,大量的研究發現,最佳的午睡時間是控制在30分鐘以內。
很多人午睡,可以從中午一直睡到下午四五點,這樣的午睡,對健康其實是不利的。
2024年,《歐洲神經病學雜志》上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對于高血壓患者,午睡不宜超過30分鐘,長時間午睡可能增加中風的風險。與午睡1~30分鐘相比,午睡31~60分鐘與中風風險增加27%有關,午睡超過60分鐘與中風風險增加37%有關。
《BMC公共衛生》上發表的一篇研究顯示,和不午睡的人相比,午睡超過30分鐘的人,代謝綜合征的風險會增加24.7%。對老年女性影響更大,患代謝綜合征的風險會增加94.6%。
選擇在幾點,同樣有講究,一般而言,下午13點-14點之間進行午睡是比較好的,如果超過14點,就不建議再午睡了,午睡越晚,越可能影響到晚上的睡眠。
醫生提醒,科學的午睡,有利于健康,堅持科學午睡,不出6個月,身體或有3種改變!
第一,堅持科學午睡,有利于大腦的健康
忙碌了一上午,大腦已經很疲憊了,中午稍微吃的多一點,大量的血液涌向胃腸道,大腦處于相對缺血的狀態,這些都導致大腦更易倦怠,如果中午不睡覺,很容易導致下午的工作和學習效率下降。
而只需睡個30分鐘,大腦就能得到很好的放松,給大腦充充電,從而讓下午更有精力和動力。
隨著年齡的增長,堅持科學午睡,更是有利于大腦健康。
2021年刊發在《綜合精神醫學》(General Psychiatry )的研究表明,午睡能有效預防老年癡呆,并且有規律地午睡還可以提高思維敏捷性。
2023年6月發表在《睡眠健康》(Sleep Health)期刊的一項研究發現,經常午睡的人,與較大的總腦容量之間存在因果關系,午睡減緩大腦隨著年齡增長而萎縮的速度,從而有助于保持大腦健康。
第二,堅持科學午睡,有利于心臟的健康
當你在忙碌的時候,當你脾氣暴躁的時候,你的交感神經會一直處于亢奮中,你的血壓會升高,心率也會增快,嚴重的還會讓心臟出現明顯的不適。
作為醫生,要提醒大家的是,堅持科學午睡,有利于心臟的健康。
科學的午睡,有利于讓神經放松下來,人在睡覺的時候,心率會減慢,心臟的負荷也會降低。
2019年發表在《心臟》(Heart)雜志在線版上的一項研究發現,偶爾午休(每周一到兩次)的人與那些根本不午睡的人相比,心力衰竭發生的風險幾乎減少一半,降低了48%。
第三,堅持科學午睡,有利于增強免疫力
當你心煩意亂,疲憊異常的時候,你的免疫力也會跌落低谷,原因很簡單,即便是免疫系統,也需要適當的休息。
休息,并不是免疫系統偷懶,而是為了養精蓄銳更好地工作。
堅持科學午睡,有利于增強免疫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