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發展績效與美麗中國建設道路:經驗與理論》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公理化表達,構建從綠色發展績效“三維度”到美麗中國建設“三生空間”的理論分析框架,闡釋其理論機制,對綠色發展績效的區域特征和產業特征進行評估與比較;設計具有中國特色的綠色發展績效考評機制,分別從省域、城市和鄉村層面對美麗中國建設水平進行評估與比較;設計美麗中國建設的考評機制,在“雙碳”三種政策情景和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目標下,對綠色發展績效與美麗中國建設水平協調發展進行情景模擬,分析綠色發展績效與美麗中國建設水平的協調-發展路徑及驅動力結構,為美麗中國建設提供優化路徑和政策保障。
前 言
全球氣候變暖和極端天氣頻發致使人類生存和發展面臨空前挑戰,促進可持續發展已然成為全球共識。作為負責任的大國,中國高度重視綠色發展,建設美麗中國,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維護全球共同利益,展現了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大國擔當,是全球氣候治理的重要力量。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亟待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十四五”規劃指出,到2035年,中國“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美麗中國建設目標基本實現”;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從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提出“聚焦建設美麗中國,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健全生態環境治理體系,推進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意見》再次強調“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化、低碳化,是新時代黨治國理政新理念新實踐的重要標志,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環節,是解決我國資源環境生態問題的基礎之策,是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的內在要求”。美麗中國是生態文明建設成果的集中體現,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必由之路,綠色發展與美麗中國建設不僅是新時代實現經濟、生態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促進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的重要抓手,還是實現高質量發展和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途徑,更是我國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和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重要舉措。因此,研究綠色發展績效評估與美麗中國建設道路的理論、考評與政策路徑問題,不僅有利于傳播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話語體系,為全球可持續發展提供“中國方案”,也有助于科學、準確地評估綠色發展績效與美麗中國建設水平,為兩者考評提供參考標準,還有利于設計“雙碳”目標和中國式現代化目標下不同的政策發展情景,為綠色發展績效與美麗中國建設提供優化路徑和政策保障。
本書堅持“問題提出—理論闡釋—評估與考評—機制檢驗—政策模擬—路徑優化”的研究思路。首先,闡述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在梳理相關研究進展與回顧相關理論的基礎上,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公理化表達,重點構建從綠色發展績效“三維度”到美麗中國建設“三生空間”的理論分析框架,并闡釋其理論機制。其次,采用耦合協調度模型對綠色發展績效的地區特征和產業特征進行評估與比較,在闡釋其形成機理的基礎上進行實證檢驗;采用政策梳理、政策評估以及經典案例分析法設計具有中國特色的綠色發展績效考評機制。同時,采用耦合協調度模型和熵權法,分別從省域、城市和鄉村層面對美麗中國建設水平進行評估與比較;在闡釋美麗中國建設形成機理的基礎上進行實證檢驗;采用政策梳理、政策評估以及經典案例分析法設計美麗中國建設的考評機制。再次,在提出綠色發展績效影響美麗中國建設研究假設的基礎上,分析綠色發展績效與美麗中國建設的特征與事實,對綠色發展績效對美麗中國建設的作用機制進行考察,進一步就綠色發展績效對美麗中國建設的空間溢出效應進行檢驗。最后,在碳達峰碳中和三種政策情景和“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目標下,研究綠色發展績效、美麗中國建設、綠色發展績效與美麗中國建設協調發展的模擬情景,并結合國內外典型案例,采用象限圖法、灰色關聯度分析法以及馬爾科夫鏈歸納分析綠色發展績效與美麗中國建設的路徑優化情況,為美麗中國建設提供路徑優化和政策保障。
(1)依據“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公理化表達,綠色發展績效是綠色發展水平、綠色發展效率和綠色發展結構的協同,美麗中國建設是生產空間、生活空間和生態空間的共生,綠色發展績效“三維度”通過產業綠色化、資源配置等多種途徑影響美麗中國建設“三生空間”。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是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理論創新成果和實踐創新成果的集大成者,是以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為價值導向、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為核心理念的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的最新成果。綠色發展績效可以概括為綠色發展水平、綠色發展效率和綠色發展結構的協同,美麗中國建設可以概括為生產空間、生活空間和生態空間的共生,由此構建從綠色發展績效“三維度”到美麗中國建設“三生空間”的分析框架;綠色發展水平提升促進生活空間宜居適度和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綠色發展結構優化促進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綠色發展效率提高促進生產空間集約高效和生活空間宜居適度,形成了綠色發展績效影響美麗中國建設的理論機制。具體原因在于綠色發展績效主要通過產業綠色化、資源配置效率、環境規制、人力資本積累、能源結構優化、消費結構優化、技術進步創新、資源利用有效、生產成本降低等促進美麗中國建設。
(2)綠色發展績效在不同地區和不同產業方面存在差異,其考評應置于高質量發展框架之中,需兼顧共性特征、突出重點以及體現高質量發展的新要求。綠色發展績效總體上呈現緩慢上升的階段性變化趨勢,不同地區的綠色發展績效存在差異,東部、中部和西部地區發展不平衡。產業綠色發展績效存在異質性,且地區發展不平衡;現階段,經濟增長對綠色發展水平、綠色發展效率及綠色發展結構具有正向影響,且這一影響在東部、中部和西部地區存在差異,經濟增長主要通過環境規制、技術進步、資源配置效率分別對綠色發展水平、綠色發展效率、綠色發展結構產生影響,進而影響綠色發展績效;中國綠色發展制度經過了五個階段的演變,生態文明示范案例和高質量發展案例分別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經濟思想的生動實踐,生態文明示范區政策能通過優化綠色發展結構提升綠色發展績效;綠色發展績效考評應置于高質量發展框架下,兼顧地區發展特色和產業發展特征,從省域、城市和農村三大角度以及農業、制造業、文化產業三大行業進行考評機制設計。綠色發展績效考評在地區層面主要關注經濟增長和環境保護,在產業層面主要關注產業綠色化,但不同地區、不同產業的綠色發展績效考評重點存在差異。
(3)對于美麗中國建設水平,東部、中部和西部地區不平衡,人類活動通過技術創新、產業升級和環境治理三個機制實現,其考評設計應置于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框架下,需兼顧共性特征、突出重點以及體現中國式現代化的新要求。美麗中國建設水平總體上呈上升趨勢,在不同角度下均處于協調度較低階段,東部、中部和西部地區不平衡,呈現東部>中部>西部的格局,“三生空間”異質性明顯。美麗中國省域與美麗中國城市的生產空間建設水平最低,美麗中國鄉村的生態空間建設水平最低;人類活動強度對美麗中國建設水平的影響呈現先促進后抑制的倒“U”形趨勢,且對東部、中部和西部地區的影響存在差異,人類活動強度對美麗中國建設水平的非線性作用主要通過技術創新、產業升級和環境治理三個機制體現;美麗中國建設政策經過了五個階段的演變,政策效果顯著。美麗中國建設評估案例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生動實踐,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價值轉化的根本保證。山水林田湖草綜合治理案例是中國式現代化的生態實踐,表明現代化治理是我國經濟發展的指導原則。美麗中國建設政策有效提升了美麗中國建設水平,因此需要將美麗中國建設考評置于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目標下,從省域、城市和鄉村三大角度進行考評機制設計,在地區層面體現為人居整潔,兼顧不同方面的發展差異,突出重點。其中,美麗中國省域建設應重點考核生態優良,美麗中國城市建設應重點關注城市空氣質量,美麗中國鄉村建設應重點凸顯生活富裕。此外,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對美麗中國建設提出考核生態產品供給的新要求。
(4)綠色發展績效“三維度”顯著推動美麗中國建設,且具有區域性和階段性特征,綠色發展水平、綠色發展效率、綠色發展結構主要通過環境規制、資源利用有效等推動美麗中國建設。綠色發展績效“三維度”對美麗中國建設的影響效果存在差異,主要通過要素流動、知識和技術溢出、產業轉移和產業結構升級等機制實現。綠色發展水平、綠色發展效率、綠色發展結構分別從不同方面對美麗中國建設產生直接與間接影響;中國省域綠色發展績效與美麗中國建設水平之間不僅存在正相關關系,而且在階段上存在非線性關聯;綠色發展績效提升推動美麗中國建設,主要通過環境規制、資源利用有效、技術進步創新、生產成本降低、能源結構優化與消費結構優化等實現;綠色發展績效“三維度”對美麗中國建設的空間溢出效應存在差異,主要通過要素流動、知識和技術溢出、產業轉移和產業結構升級等機制實現。
(5)綠色發展績效、美麗中國建設水平在“雙碳”三種政策情景下均呈現波動提升態勢,但在不同政策情景下綠色發展績效、美麗中國建設水平的變化存在顯著差異。在三種政策情景下,二者的耦合協調度呈大幅提升態勢,都實現了優質協調,而在基準政策情景下可實現長期最優狀態。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將倒逼政府和企業采取必要措施降低碳排放水平,同時通過環境保護等措施提高自然環境的碳吸納能力,進而提高綠色發展績效、推進美麗中國建設。
(6)國外綠色發展與美麗中國建設的途徑和側重點各有不同,各省區市綠色發展績效與美麗中國建設路徑均需要優化。本書采用典型案例分析法分析了綠色發展典型國家的發展路徑以及美麗中國建設的省域、城市和鄉村樣板,發現法國應對氣候變化主要是從自身發展需要出發,可借鑒其在全球可持續發展和降碳減污兩個方面的貢獻;歐盟“綠色新政”主要從政策的角度出發,可借鑒其在全球可持續發展、全球治理和綠色增長方面的經驗;韓國“親環境”農業政策主要是從政府和技術的角度出發,通過政府引導和智慧農業技術支撐相結合的手段促進農業綠色轉型;美國實施“綠色能源”發展模式,主要側重進行能源結構全面轉型,從提高舊能源利用效率和開發新型能源兩個方面進行能源的綠色化改造;通過對美麗中國“江西樣板”建設、美麗城市“上海樣板”建設和美麗鄉村“麗水樣板”建設進行經驗總結,對其發展路徑進行分析,為其他地區不同層面的美麗中國建設提供借鑒。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目標下,綠色發展績效通過加快綠色發展方式轉型、推進環境污染防治等推動美麗中國建設。綠色發展績效與美麗中國建設在協調發展過程中,通過降碳減污、擴綠增長等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綠色發展績效與美麗中國建設路徑分為三大類:第一類是協調-發展路徑,第二類是不協調-不發展路徑,第三類是不協調-發展路徑。生態系統可持續是三類路徑的共同的主要驅動因素,綠色轉型是第一類和第三類路徑的主要制約因素,環境污染防治是第二類路徑的主要制約因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目標分為基本實現現代化和全面實現現代化兩個階段。在不同階段目標下,各省區市綠色發展績效與美麗中國建設路徑存在差異。
綠色發展績效與美麗中國建設道路:經驗與理論
劉耀彬 著
2025年6月出版/198.00元
ISBN 978-7-5228-5156-3
作者簡介
劉耀彬,江西財經大學黨委書記,南昌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中宣部全國“四個一批”人才。兼任中國地理學會城市與區域管理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主要研究領域為區域可持續發展、綠色發展與革命老區振興等。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等國家級和省部級項目20余項,2020~2024年連續入選斯坦福全球2%科學家榜單,在
Annals of the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Geographers
iScience
Resources, Conservation & Recycling
Cities
Land Use Policy、《地理學報》等期刊上發表論文200余篇。成果獲第九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二等獎、2023年高等教育(研究生)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江西省自然科學獎二等獎、第四屆江西省理論成果獎等獎項。
目錄
緒 論/001
第一章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形成、內涵與進展
第一節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形成/033
第二節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內涵/038
第三節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核心/043
第四節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進展/045
第五節 小結/050
第二章 綠色發展績效與美麗中國建設的研究進展與理論分析
第一節 綠色發展績效與美麗中國建設的研究進展/053
第二節 綠色發展績效與美麗中國建設的理論回顧/096
第三節 “兩山”理念的公理化表達/107
第四節 綠色發展績效與美麗中國建設的理論機制/124
第五節 小結/139
第三章 新時代綠色發展績效評估與考評機制設計
第一節 綠色發展績效的現狀比較與量化評估/142
第二節 綠色發展績效的形成機理與實證檢驗/214
第三節 新時代綠色發展績效考評機制設計/237
第四節 小結/297
第四章 新時代美麗中國建設評估與考評機制設計
第一節 美麗中國建設的現狀比較與量化評估/301
第二節 美麗中國建設的形成機理與實證檢驗/335
第三節 新時代美麗中國建設的考評機制設計/354
第四節 小結/391
第五章 新時代綠色發展績效對美麗中國建設的作用機制檢驗
第一節 綠色發展績效對美麗中國建設影響的研究假設/396
第二節 綠色發展績效與美麗中國建設的特征事實分析/410
第三節 綠色發展績效對美麗中國建設的中介機制檢驗/433
第四節 新時代綠色發展績效對美麗中國建設的空間效應檢驗/481
第五節 小結/513
第六章 新時代綠色發展績效與美麗中國建設道路的模擬預測:基于碳達峰碳中和政策情景
第一節 碳達峰碳中和政策情景分析/519
第二節 框架構建與情景設計/523
第三節 綠色發展績效模擬預測/541
第四節 美麗中國建設水平模擬預測/547
第五節 新時代綠色發展績效與美麗中國建設水平協調發展的模擬預測/553
第六節 小結/561
第七章 新時代綠色發展績效與美麗中國建設道路的優化選擇:基于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目標
第一節 綠色發展與美麗中國建設的典型案例比較/567
第二節 框架構建與模型方法/588
第三節 綠色發展績效與美麗中國建設道路的歸納比較/601
第四節 新時代綠色發展績效與美麗中國建設道路的優化組合/608
第五節 小結/616
第八章 主要結論、政策建議與研究展望
第一節 主要結論/620
第二節 政策建議/629
第三節 研究展望/634
參考文獻/635
附錄/695
中英文縮略詞/698
后記/700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