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影視IP點燃秘境熱望到節慶活動激活鄉村活力,從跨域協作架起山海之橋到流量密碼解鎖長效發展。在甘孜這片孕育著極致風光與深厚文化的土地上,“詩和遠方”從不只是浪漫想象,而是文旅深度融合催生的生動現實。近年來,我州以“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為路徑,在“融”字上做文章,在“合”字上求突破,持續推動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繪就出一幅百業協同、山海共舞、從“網紅”邁向“長紅”的美麗畫卷。
文旅融合讓百業相“融” “合”協共生
“甘孜是個神奇的地方,能治好你的傷!”電影《永不失聯的愛》中的臺詞,不僅點燃了人們對川西秘境的熱望,更拉開了甘孜文旅深度相融的序幕。貢嘎圣光、塔公牧歌、亞丁夢幻湖海在銀幕流轉,這部愛情片已然化身流動的甘孜文旅大片。上映首日票房突破230萬元,“看完就想訂機票”的刷屏評論,正是文旅蓬勃脈動的生動注腳。
甘孜深諳“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將資源稟賦轉化為發展動能。影視IP引流僅是杠桿之一——州政府與峨影集團創新推出“一張影票換一張門票”,觀眾憑票根可免費游覽任意景區。光影藝術與現實山水無縫銜接,形成文旅消費閉環引力。康定市民楊金花夫婦借此重識家鄉,計劃“再安排浪漫約會,深度打卡電影場景”,正是融合帶來的直接回響。
影視引流如火如荼,節慶品牌同樣綻放“融合之花”。在得榮縣“太陽谷”萬畝桃林,情景劇《桃源新約》拉開桃花季序幕。返鄉教師、工程師與駐村干部的故事線,巧妙串聯非遺展演、星空音樂會、農特產市集與“村BA”籃球賽。昔日“深閨秘境”借“桃花經濟”鋪就“農文旅商”融合之路,2024年吸引游客76.2萬人次,帶動戶均增收5000元。
廣東游客贊嘆:“白藏房是舞臺,桃林搭桌成咖啡吧,這里把‘花開’過成了詩!”詩意源自融合的無限可能。
融合之力不僅塑造宏大節慶,更在細微處重塑產業肌理。塔公村推行“牧區變景區、牧民變股民”,統一著裝、持證和管理標準,傳統馬幫華麗轉身為文旅生力軍,2023年村集體經濟收入突破千萬元。作為四川唯一的“第二批全國文旅信用經濟試點”地區,稻城縣以淳樸民風為信用基石,將“看不見的標準”淬煉成可感知的信用價值,打造“稻這里 誠相伴”文旅信用品牌。15個政府部門率先簽署政務誠信承諾書,行業協會及市場主體主動簽署信用承諾書300余份,5.5萬項履約踐諾數據通過線上線下雙渠道公開;商家“誠信碼”化身“信用身份證”,為游客安心暢游全程護航;亞丁景區針對信用良好特定人群實施門票減免優惠,惠及游客18萬余人次;130余家酒店、民宿推出“先住后付”信用消費模式,令游客旅游消費體驗顯著提升;40余戶商家圍繞“吃住行游購娛”全消費場景,開發系列商業化信用產品和服務,并通過美團等平臺上線推廣,信用經濟正成為縣域文旅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
從銀幕光影到桃花盛宴,從雪山草場到鍋莊舞步,甘孜文旅融合的畫卷正譜寫著更廣闊的新篇章。
“山海”聯動讓“詩”和“遠方”緊緊相牽
當甘孜踢踏鏗鏘的節奏在浙江臺州路橋區的十里長街響起,當絢麗的唐卡現身東海之濱,一場跨越2000多公里的“甘路一家親”文化旅游交流周,在2025年初夏生動詮釋了“山海情深”的嶄新內涵。這不是孤例,而是甘孜州依托東西部協作機制,以文旅為橋深化交往交流交融的動人縮影。
時間回溯至2024年秋,“浙川山海情文化旅游交流周”在臺州路橋啟幕。甘孜縣帶來的不僅是G317旅游線的壯美風光,更將千年非遺“搬”到了這里。唐卡、藏紙、牦牛肉干等200余件展品,讓市民“舌尖”與“指尖”同步感受雪域魅力。這樣的交融在川浙協作畫卷上持續延伸。2025年,道孚藏民居藝術走進金華古子城,“崩科”建筑通過博物館與紀錄片破圈,帶動“五一”假期60%游客探訪,文旅收入達1.5億元。這些實踐證明,活態傳承與品牌破圈能讓千年文脈煥發產業生機。
更深層的協作在于機制創新。2024年“甘浙好甜”推介會上,甘孜州宣布重磅政策,即日起至2026年底,全州所有A級旅游景區對杭州、金華、臺州三地市民免門票。“期望通過對口支援的持續推動,讓兩地文旅協作再上新臺階。”州文化廣電旅游局局長劉洪的承諾,激起全場熱烈掌聲。免票政策背后,是文旅協作從單向幫扶邁向雙向奔赴、資源共享的深刻轉型。
從路橋非遺展銷到金華鍋莊共舞,從銀幕光影到山海對話,甘孜的實踐揭示:當文化IP注入情感,旅游線路便成為民族團結的紐帶——跨越千里的,不僅是游客足跡,更是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深度共鳴。
“出圈”密碼從“網紅”到“長紅”
從“甜野男孩”丁真,到“最帥網紅局長”劉洪,近年來,甘孜文旅以“網紅”姿態強勢吸粉。
當流量熱度轉化為實打實的增長曲線,勾勒出的甘孜州從“網紅”到“長紅”的進階軌跡:2023年,全州年度接待游客總人次首次突破4000萬,年度旅游綜合總收入首次突破400億元。2024年,全州共接待游客4385.09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481.50億元,同比分別增長5.95%和6.26%。2025年上半年,全州首次實現旅游接待人次突破兩千萬大關、達2025.1萬人次。
而流量背后,甘孜時刻保持拒絕“曇花一現”的清醒。褪去網紅光環,這片土地正以硬核實力講述著“出彩”才能“長紅”的故事。
這份清醒首先化作政策層面的主動破局。 設立300萬元獎金,重獎文旅原創作品;發布“甘孜味道”美食地圖,免費派送千張溫泉票;全年推出“4+N”文旅體活動……一個個政策“王炸”玩出了新花樣。
為了讓流量變“留量”,甘孜文旅打出“組合拳”。在業態創新上,構建“旅游+交通、城鎮、生態、科技”四維協同體系。硬核交通動脈讓景區實現多進多出;“文旅+科技”上演甘孜“科幻感”,皮洛遺址和天文望遠鏡樹起全州天文考古旅游新地標。
品牌塑造則是另一記“妙手”。甘孜文旅走“高端定制”路線,在升級“圣潔甘孜”主品牌的同時,推出“千面貢嘎”“古碉藏寨”等細分品牌,深挖海螺溝、稻城亞丁的文化內涵。更巧妙的是,針對不同客群提供“定制化”服務,精準戳中游客需求。
在旅游體驗上,甘孜更是下足功夫。聚焦“吃住行游購娛”全鏈條,先后制定餐飲服務地方標準,推出“藏藥膳食”“青稞咖啡”等特色美食。此外,通過開通“文旅直通車”,搭建“玩轉甘孜”智慧平臺;打造非遺文創市集,創排《飛奪瀘定橋》沉浸式實景劇,讓游客既能打卡美景,又能深度體驗文化魅力。
百業交融的在地實踐、山海聯動的跨域協作、“網紅”到“長紅”的實踐探索,我州持續勾勒文旅融合的立體圖譜,以創新為驅動、以特色為內核,讓“詩與遠方”的引力不褪色,使甘孜這片土地真正成為游客心中的向往之地。
全媒體記者:蘭色拉姆 羅文婕
編輯:楊雪
責編:毛莉泓
校對:馬儷伲
審核:肖宵
監制:譚榮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