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俄羅斯十六萬大軍做好準備,打算發動傳說中的 “夏季總攻”,這時候最讓人覺得不對勁的消息,不是來自炮火紛飛的烏東前線,而是來自烏克蘭最大的 “盟友” 美國。
有消息說,特朗普政府在偷偷討論一個計劃,目標就是澤連斯基,計劃很直接:強迫他下臺,甚至用武力把他趕走。
這事兒聽著就像瞎編的戲,“兄弟” 家都著火了,不想著怎么滅火,反倒琢磨著把 “兄弟” 家的當家人換掉,這背后到底有著怎樣的算計?
三把刀給澤連斯基判了死刑
澤連斯基當下這處境,就好比腦袋上頂著三把利刃,動一動就有掉下來的危險,每一把利刃都能讓他從總統的寶座上摔下來,要命的是這三把刀同時懸在那,他想安穩都難。
第一把刀是俄軍的推進壓力,這不是虛張聲勢,俄羅斯手里調集了16萬大軍,目標很明確:要一舉拿下烏東四州,徹底把這場戰爭變成它想要的結局。
對烏克蘭來說,這等于設了個倒計時:要是再拖,再撐不下去,不光土地保不住,連在談判桌上的資格都可能沒了。
但這事兒對美國共和黨,特別是特朗普來說,反倒是個好事,他正好能拿這個當由頭,跟全世界說:“我不是不幫忙,是現在再幫也趕不上趟了,還不如就此收手。”
第二把刀是他“過期總統”的身份,他的任期早在24年5月就到點了,現在靠“戰時狀態”強行延任,說是合理但其實讓人很難接受。
尤其是在美國眼里,他們喜歡“能打又聽話”的代理人,而不是“不下臺也不和談”的麻煩制造者,澤連斯基當初是“民族英雄”,可現在越來越像是個礙事的人。
華盛頓的算盤很簡單:你不肯停戰那我就換個人上臺,反正援助也快用光了,打也打不贏,留著你還不如扶一個愿意談的上去。
第三把刀是越來越吃緊的錢袋子,打仗打了三年,烏克蘭已經是個空殼子,連軍餉都得靠美國撥款發,而美國這邊老百姓已經煩了,最新民調顯示超過六成美國人支持和談,不愿再出一分錢幫烏克蘭硬撐。
更糟的是烏克蘭國防部還爆出540萬格里夫納的腐敗丑聞,這下特朗普和共和黨的議員抓住機會開噴:“我們為啥要用納稅人的錢喂一個腐敗的爛政府?”
對商人出身的特朗普來說,這賬根本不劃算,這三把刀一齊砍下來,澤連斯基就像坐在椅子上的“瓷娃娃”,動一下都可能碎。
軍事失敗讓美國有理由抽身,任期爭議讓他合法性越來越低,經濟崩塌更是讓“援助正當性”直接破產。
那個完美替代者
要把澤連斯基從臺上請下去,不只是“想不想”的問題,而是“換誰上”更關鍵,這時候一個人選幾乎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剛好對上了所有人的胃口,他就是前烏軍總司令瓦列里·扎盧日內,這個人什么來頭?
簡單說他是烏克蘭軍隊里唯一能被稱為“神”的男人,他不是政客出身,而是從基層干上來的鐵軍頭子,戰場上的威望極高。
民意調查里,他的支持率比澤連斯基高出一大截,軍內更是服他得不得了,這意味著一旦澤連斯基下臺,只有扎盧日內能把局面穩住,不至于引發軍心動蕩或者社會混亂。
而對美國來說,扎盧日內幾乎是“完美繼任”,早在擔任總司令時,他就提出了“優先防御、穩定陣線”的戰略主張,這跟澤連斯基那種“反攻到底”的強硬路線完全不一樣。
這種現實主義風格,正好跟特朗普團隊的思路對上了,趕緊止損體面收場,他們不需要一個還在喊“誓死保衛每一寸國土”的悲情英雄,他們要的是一個能“簽字、撤人、結賬”的戰后經理人。
而最微妙的一點是,扎盧日內還是俄羅斯能接受的對手,2023年坊間就傳出過他跟俄軍總參謀長格拉西莫夫有過秘密接觸,真假咱不管,但風聲放出來了,說明俄方并不排斥和他打交道。
對普京來說,澤連斯基是那種死也不談、天天喊“必勝”的對手,沒談的空間,但扎盧日內他務實、懂軍事、話說得明白,是個能坐下來“做交易”的角色。
說白了扎盧日內就像一個專為這場“政權交接”定制出來的人物:讓美國能走得體面,讓烏克蘭不至于亂套,讓俄羅斯也能下得了臺。
這種三方都能接受的“少數派人物”,實在太稀缺,所以一旦換人劇情正式開演,他自然是那張最順手、最保險、也最管用的牌。
一出早就寫好的戲
當所有棋子都擺好,一場由美國主導、俄羅斯配合的大戲正式開場,導演當然是華盛頓,協助對臺詞的搭檔是莫斯科,而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則被推上了舞臺中央,扮演一個即將謝幕的角色。
七月初特朗普放了句狠的,直接甩出 “50天最后通牒”,說白了就是給那倆都劃了道紅線,對俄羅斯那邊,他接著舉著關稅的大棍子,想卡住普京的經濟命門。
而對烏克蘭這邊,則是赤裸裸的政權威脅:澤連斯基再不配合,就準備下臺,面對雙面壓力,澤連斯基再強硬也扛不住了。
就在十九號那天,他突然變了臉,不再喊著 “要戰斗到最后一個人”,反倒改口說要 “找找和談的可能”。
不僅如此,他還立馬炒掉了美國最看重、也最親近的國防部長,這一招明顯是在向華盛頓釋放信號:我聽話了,別動我的位置。
這戲還沒演完呢,克里姆林宮很快就跟著配合行動,澤連斯基剛說完話的第二天,俄羅斯方面就表態 “歡迎和談”,還順帶加了句耐人尋味的話:“普京和特朗普肯定得見一面。”
這一來一回節奏配合得幾乎毫秒不差,澤連斯基的“主動低頭”和普京的“及時回應”,都正好踩在了特朗普設下的時間點上,這不像是臨時起意,更像是一個早就排練好的劇本正式進入高潮段落。
但這場即將上演的“普特會”,重點恐怕遠不止于“停火”兩個字,真正要談的是怎么讓扎盧日內順利上位、怎么體面地處理澤連斯基、以及最關鍵的:戰后的烏克蘭怎么分。
美國要的是能體面抽身的臺階和維持盟友面子的包裝,俄羅斯要的是烏東的土地、安全緩沖帶、以及讓北約別再東擴的承諾,而烏克蘭這一次根本沒有“選擇題”,它已經成了“分配題”。
參考資料
中國新聞網:“特朗普可能流放澤連斯基”
美調查記者:若特朗普決定,澤連斯基可能會被流放,前烏武裝部隊總司令將接任 魯中晨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