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北碚區依托數字化平臺調度,舉行2025年綜合應急救援演練。圖為“轉移被困群眾”演練現場。首席記者 龍帆 攝/視覺重慶
進入汛期,嘉陵江等眾多河流的水位變化,有“千里眼”盯著;化糞池等地下空間,感知設備24小時監控甲烷氣體濃度變化;社區里,各種異常情況第一時間上傳到“141”基層智治平臺……
當前,數字重慶建設漸入佳境,讓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更智能、更高效、更精準。
關鍵詞:把握“天機”
防汛有了“千里眼”“順風耳”,AI助力重慶在應對極端天氣時科學決策、及時處置
7月21日上午,嘉陵江畔的磁器口古鎮游人如織。
眼下重慶正處在汛期,不過不用擔心——嘉陵江水位的變化,隨時有“千里眼”在盯著。
記者在沙坪壩區氣象臺看到,“知天·沙坪壩區防汛決策指揮系統”的大屏幕上,嘉陵江流域的不同區域顏色各異,雨情、水情一目了然。
工作人員石京川介紹,綠色代表小雨,黃色為中雨,藍色則是大雨,當監測站點降雨量突破50毫米,該區域色塊會變成紅色。通過“色彩編碼”,抽象的氣象數據變成了直觀的風險地圖。
沙坪壩區氣象臺副臺長李黎介紹,該系統集成了嘉陵江流域各省區市12個部門的41類相關數據,包含雨情、水情、汛情等實時監測數據,可精準預測過境洪水淹沒范圍。
一旦研判漲水風險較高,系統會智能生成包括人員轉移疏散在內的應急處置方案,助力指揮調度。
該系統已多次發揮關鍵作用。
去年7月12日,嘉陵江洪峰過境中心城區,磁器口段最高水位181.48米。相關部門通過該系統開展應急指揮調度,提前撤離商戶和物資,有效避免了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這是重慶數字氣象“四天”系統(“天樞·智能探測系統”“天資·智能預報系統”“知天·智慧服務系統”“御天·智慧防災系統”)本地化應用場景之一。
市氣象局相關人士介紹,“四天”系統支撐氣象部門更加精準地把脈“天機”,在汛期氣象災害防御中,全面提升預報、預警、救災能力,并通過“重慶數字氣象平臺”接入市、區縣政府和有關部門,助力重慶在應對極端天氣時科學決策、及時處置。
關鍵詞:智治平臺
電瓶車入戶、化糞池甲烷超標?第一時間發出警報!從快速響應到協同聯動,閉環形成
“甲烷氣體濃度過高報警!”7月18日下午3點48分,江北區大石壩街道規劃環保崗工作人員王光強收到預警信息。他通過“141”基層智治平臺確認,是東原社區一化糞池感知設備自動發出警報,傳回平臺自動生成事件。
下午4點26分,工作人員趕到現場,打開井蓋降低甲烷氣體濃度,同時對排氣設施進行檢查、維修。從收到預警到最后排除隱患,不超過5小時。
除了應急處突,“141”基層智治平臺對社區日常矛盾糾紛化解也發揮著重要作用。
7月18日下午6點27分,感知系統抓拍到有住戶攜電瓶車搭乘電梯,入戶充電。照片傳回平臺后,自動生成預警事件。街道物業監督崗工作人員吳德華會同社區、物業人員第一時間上門,對住戶進行勸導。20分鐘后,完成處置。
據介紹,“141”基層智治平臺運行以來,街道事件處置平均響應時間縮短至15分鐘,任務事件提速30%,物資調配效率提升60%。
在江北區數字化城市運行和治理中心數字大屏的“風險一張圖”上,歸結了全區火災風險、燃氣泄漏等64類共4734個風險點。這些點位,除了布設感知預警設備,均關聯有智能預案。通過接入“141”基層智治平臺,可一鍵將對應預案、指令下發給相關街道、社區以及網格人員。
“以前遇到突發情況,溝通協調耗時費力,現在‘一鍵啟動’即可,省時省事又高效。”該中心副主任何旭說。
目前,“141”基層智治平臺已實現全市1031個鄉鎮(街道)、1.1萬個村(社區)、6.5萬個網格全覆蓋,形成了“快速響應—分級處置—協同聯動”工作閉環,基層治理更智能、更高效、更精準。
關鍵詞:安全智管
一直困擾著執法部門的“九小場所”安全監管和治理問題,如今有了高效解決方式
“不要使用塑料瓶裝的醇基液體燃料,這種液體在高溫天氣下容易發生燃爆,非常危險!”7月21日,江北區石馬河街道龍湖源著小區附近,街道應急辦主任譚建平正對周邊餐飲商戶進行安全巡查和宣講。
高溫天氣下燃爆風險防范相關信息,是“九小場所安全智管”應用近期重點推送和介紹的內容之一。
“九小場所”指小型學校幼兒園、小型醫療機構、小商店、小餐飲、小旅店、小歌舞娛樂、小網吧、小美容洗浴、小生產加工企業這9類不同類型的“小場所”。
在對一家銀行的巡查中,譚建平發現,疏散通道被雜物堵塞,通行寬度低于規定的1.2米。他隨即通過“九小場所安全智管”應用拍照并上傳,AI在識別出隱患的同時,迅速給出科學的整改建議。
“有了‘九小場所安全智管’,不管是安全知識宣講還是日常管理,又快又好。”譚建平說。甚至,不少商戶也開始使用“九小場所安全智管”應用,拍照上傳商鋪情況,自查風險隱患。
“由于量大面廣,‘九小場所’安全監管問題一直困擾著執法部門。”江北區應急管理局黨委委員、執法支隊政委龔海林介紹,“九小場所安全智管”上線后,轄區15916家“九小場所”的安全管理工作效率大幅提升。
市應急管理局相關人士介紹,“九小場所安全智管”應用梳理了1723項風險隱患排查標準,內置了隱患排查清單、整改建議、應急處置措施等內容,對場所業主和監管人員雙向賦能,使專業化、精準化的安全指導服務直達社會末梢,形成“業主自理+政府智理”的安全監管新方式。
截至今年7月,該應用已覆蓋全市1031個鎮街、9582個社區、42496個網格,累計注冊572125家“九小場所”,檢查自查超260萬次,發現隱患16.5萬條、整改15.4萬條,整改率90%以上。(新重慶-重慶日報記者 朱婷 實習生 魏旭晉菁)
數讀>>>
數字重慶建設·大城智管
數字氣象“四天”系統
在汛期氣象災害防御中,全面提升預報、預警、救災能力,助力科學決策、及時處置
“141”基層智治平臺
已實現全市1031個鄉鎮(街道)、1.1萬個村(社區)、6.5萬個網格全覆蓋,形成“快速響應—分級處置—協同聯動”閉環
“九小場所安全智管”
截至7月,應用覆蓋全市1031個鎮街、9582個社區、42496個網格,累計注冊572125家“九小場所”
(記者朱婷整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