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說明:
以色列現役“箭-3”反導系統
盡管以伊沖突已經隨著參戰各方的停火而暫時告一段落,但它所帶來的巨大沖擊依然在持續。卡塔爾半島電視臺網站20日稱,伊朗導彈襲擊給以色列造成了重大損失,以色列的防空反導系統隨著時間的流逝而逐步失效。美國《華爾街日報》認為,部署有大批先進防空反導系統的以色列,也未能在以伊沖突中“通過考驗”,這個教訓對于幅員遠比以色列廣闊的美國而言,更是提出了明確警告。
報道稱,在為期12天的以伊沖突中,伊朗發射的導彈成功找到了以色列反導防御網的缺口,突襲成功率持續上升,證明了即使是世界上最嚴密的防御系統“也并非無懈可擊”。根據以色列國防部的通報,伊朗一共向以色列發射了約550枚各型導彈,其中有77枚擊中目標。伊朗發射的大部分中程彈道導彈性能并不先進,只有“法塔赫”“泥石”等少數型號具備較強的突防能力。相比之下,以色列配備有齊全的反導防空火力攔截網,由攔截近程火箭彈和廉價無人機的“鐵穹”系統、針對近程導彈的“大衛投石索”和針對中程彈道導彈的“薩德”“箭-2/3”反導系統組成。
《華爾街日報》稱,盡管以色列攔截了絕大多數來襲的伊朗導彈和無人機,但伊朗在沖突期間展現了驚人的學習能力。專家分析發現,伊朗逐漸從更多的內陸地點,發射更先進、射程更遠的導彈,同時改變攻擊的時機與模式,分散以色列反導系統的關注度。根據《華爾街日報》對美國與以色列智庫數據的分析,伊朗的戰術取得了顯著成效。在沖突前半段,伊朗導彈的突破率約為8%;后半段已翻倍至16%。最成功的一次攻擊發生在停火前的6月22日,伊朗當天發射的27枚導彈中,有10枚成功擊中以色列目標。美國智庫蘭德公司資深政治學者科恩表示:“任何導彈防御系統,即使如同以色列這樣嚴密部署,最終都會出現漏洞。”他認為,反導系統防御成效的關鍵,不在于任何單一防御網的“完美無缺”,而在于多層攔截的“累積效應”。
以色列媒體透露,近日以色列國防部已經下令大幅加快用于攔截中遠程導彈的“箭-2/3”系列反導系統的生產。根據新協議,以色列航空航天工業公司將向以色列國防軍額外提供更多的“箭-2/3”系列攔截導彈。根據以軍的聲明,該反導系統在最近的軍事行動中表現出了“卓越的攔截能力”,但以軍裝備的反導系統數量有限,在此前的巴以沖突和以伊沖突中,這些攔截導彈消耗殆盡。英國《每日電訊報》提到,以色列反導系統多次未能成功攔截伊朗和也門胡塞武裝發射的彈道導彈,“胡塞武裝的導彈擊中了本·古里安機場附近,伊朗導彈命中幾個敏感的戰略和軍事地點,造成數十人傷亡,損失估計達數十億美元”。以色列媒體警告稱,最近以色列與伊朗的停火并不標志著敵對行動的結束,新一輪沖突“可能很快就會爆發”。
《華爾街日報》認為,以伊沖突的結果也對美國本土導彈防御計劃構成挑戰。美國總統特朗普1月簽署行政命令,計劃開發名為“金穹”的導彈防御系統。按照特朗普的說法,“金穹”將耗費1750億美元,與美國現有的導彈防御能力整合,并組建由新的預警探測衛星、預警機、海基雷達網等組成的偵察探測網,部署從太空到深海的火力摧毀網絡系統,“保護美國免受對手巡航導彈、彈道導彈、高超音速導彈、無人機的襲擊”。但報道認為,從以色列反導系統在以伊沖突中的實際效果看,美國幅員比以色列更遼闊,需要保護的目標更多,而美國的反導系統密度又遠低于以色列,因此防御難度將呈指數級增長。
美國“商業內幕”網站稱,美軍現役的“愛國者”“薩德”反導系統數量遠遠無法滿足美國自身需要,卻長期被用于援助其盟友,導致美國本土的防御能力進一步下降。此外,俄烏沖突、巴以沖突和以伊沖突也消耗了大量美軍反導系統的攔截導彈。如今美軍相關導彈的產能嚴重不足,美國陸軍在2026財年預算中要求將“愛國者”攔截導彈的庫存從3376枚提高到13773枚,但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愛國者-3”攔截導彈的年產量僅從550枚提高到650枚。讓美國擔憂的是,伊朗導彈此次的戰術進步可能會被美國的其他對手學習。(武 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