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再訪懸崖村”新聞發布會在涼山州昭覺縣召開。發布會上,涼山州人民政府副秘書長郭紅衛介紹了涼山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情況,并和昭覺縣、涼山文旅集團等有關負責人答問。
發布會現場。涼山州委宣傳部供圖
涼山是全國最大的彝族聚居區、曾經的脫貧攻堅主戰場之一,也是全國決戰決勝脫貧奔康的生動范例。過渡期以來,涼山州扛牢四川省委賦予涼山建設脫貧地區鄉村振興示范區的重要責任,全力以赴固成果、促振興、抓發展。2024年,全州地區生產總值達2474.9億元,比上年增長6.0%,高于全國全省增速,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18880元,同比增長6.8%,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1個百分點,11個脫貧縣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懸崖村,這個曾因“懸崖峭壁上的村莊”“藤梯求學路”而被全國熟知的名字,承載著太多關于貧困、堅守與希望的記憶。多年前,當外界的鏡頭第一次聚焦這里,看到的是村民們踩著搖搖欲墜的藤梯往返于山巔與山腳,看到的是孩子們背著書包在陡峭崖壁上攀爬的身影,看到的是“一方水土難養一方人”的生存困境。
今天,鏡頭再次聚焦這片土地,看到的是鋼梯替代藤梯、公路通到村口、新房取代土坯房,村民們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2020年,懸崖村實現整村脫貧,但脫貧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從“懸崖峭壁”到“通途大道”,從“貧困落后”到“安居樂業”,懸崖村的變化,是新時代中國鄉村發展的一個縮影。
“懸崖村是全國脫貧攻堅偉大成就的歷史見證地,必須建設好、發展好。”涼山文旅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經理蘇解放表示,2023年以來,涼山文旅集團以精神生長地、理想飛翔谷為定位,以國家愛國主義教育研學基地、國際山地戶外運動體驗營、國際自然地理研學集結社為落點,投建昭覺懸崖村天空之谷項目,懸崖村獨特的文旅資源稟賦,非常契合集團的發展理念。懸崖村鋼梯是天空之谷項目的核心資源,總長2.8公里、寬1.5米,2556級梯步,最陡地方坡度60度,海拔跨度370.1米。2024年,懸崖村鋼梯IP升級,獲“海拔跨度最大的鋼梯”吉尼斯世界紀錄認證,成為攀巖與文旅融合的象征。
同時改變的還有三河村和火普村。
“近年來,我們堅持推動農文旅融合發展,努力建設農文旅融合發展示范典型和全國脫貧攻堅精神教育基地、黨性教育基地、紅色研學基地。高起點編制‘三村’發展規劃,精準謀劃項目128個、總投資7億元,完工項目101個、完成投資3.4億元,懸崖村‘天空之谷’一期、三河村培訓中心、火普村紅色研學基地等相繼建成運營,三村群眾吃上‘旅游飯’。2024年,懸崖村、三河村、火普村全年接待游客10.8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達1100萬元,脫貧戶人均純收入達18274元。”昭覺縣人民政府縣長白此聯說。
“懸崖村的每一步跨越,都離不開昭覺這片土地的滋養。在昭覺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懸崖村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在實踐中探索和創新農業發展新模式,發展特色農業,壯大集體經濟。”從“懸崖村”到“幸福社區”,作為涼山變遷的親歷者、見證者,昭覺縣古里鎮黨委書記帕查有格感觸頗深。
28歲的懸崖村村民莫色格服如今是昭美社區的一名基層工作人員,他用自身經歷詮釋了“知識改變命運”的真諦,畢業后選擇返鄉,投身鄉村振興,不僅體現了個人的堅韌和擔當,更傳遞出社會責任感和時代使命感。
“現在的懸崖村,修起了酒店、民宿,走上了農文旅融合的路子,不少村民也可從中獲得可觀的收入。這一切都離不開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政策支持。為了報答這一切,我想回到家鄉,盡自己的努力為家鄉發展作出貢獻。”莫色格服表示,將用自己所學知識,為家鄉帶來新的活力。(何婧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