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国产精品欲av蜜臀,可以直接免费观看的AV网站,gogogo高清免费完整版,啊灬啊灬啊灬免费毛片

網易首頁 > 網易號 > 正文 申請入駐

雪域桃源西藏林芝嘎拉村:吃生態飯,走致富路

0
分享至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俊秀

7月的尼洋河畔,草木蔥蘢,綠意盎然。群山環抱中,一幢幢藏式民居錯落有致,這里是雪山腳下的“桃花源”——西藏自治區林芝市巴宜區林芝鎮嘎拉村。每年春天,遍布嘎拉村的上千株野生桃樹競相開花,燦若云霞,故又得名“桃花村”,成為遠近聞名的旅游景點。2021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西藏考察時曾經到訪過嘎拉村。四年來,嘎拉村在發展鄉村旅游、壯大集體經濟、促進民族團結等方面取得了新成績,成為雪域高原上吃生態飯、走致富路的鄉村振興樣本。“得知這幾年村里又有新變化,鄉親們的收入增加了,為你們高興。”今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給嘎拉村全體村民回信,勉勵大家把雪域高原的自然美景保護好,把“桃花村”品牌擦得更亮。“總書記的回信飽含深情,讓嘎拉村再次沸騰,大家歡欣鼓舞,備受激勵。”嘎拉村黨支部書記邊巴激動地說。7月23日,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跟隨“輝煌60載 魅力新西藏”采訪團來到嘎拉村,被這里美麗整潔的環境、村民們幸福怡然的生活深深感染。


美麗整潔的嘎拉村。中青報·中青網記者王俊秀攝

“綠富美”的桃花村

嘎拉村不大,常住人口149人。小小“桃花村”,因每年春天桃花絢爛,辦起桃花節,吸引各地游客來此賞花打卡,年接待游客量11多萬人次。僅今年桃花節期間,全村的旅游收入就達370萬余元。

村前停車場的坡上,是達瓦堅參的家。2021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嘎拉村視察時曾到他家做客,見到記者一行,達瓦堅參熱情地招呼我們進屋。


達瓦堅參帶記者來到家里。中青報·中青網記者王俊秀攝

在達瓦堅參家里新搭建的戶外陽光棚里,他一邊給記者倒茶、拿水果,一邊滿臉笑容地說,“現在村里人都過得很好,有桃花園的旅游收入,游客逐年增多,每年每戶分紅10多萬元。”達瓦堅參還告訴記者,幾年間,他家最大的變化一是購置了挖掘機跑工地,收入增加了不少;二是孩子們長大了,一家人和和美美、其樂融融。


嘎拉村村民達瓦堅參在接受記者采訪。中青報·中青網記者王俊秀攝

當地村民說,發展鄉村旅游給嘎拉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增收。桃花旅游文化節期間,民族服飾旅拍、美食特產、射響箭、騎馬觀光等體驗項目吸引了眾多游客。


第八屆尼洋旅游文化節上的賽馬和響箭比賽。中青報·中青網王俊秀攝

不只桃花節,嘎拉村的四季都很熱鬧。記者來到嘎拉村的這天,當地正在舉辦第八屆尼洋旅游文化節,村民和游客圍成一圈觀看賽馬和響箭比賽。參加比賽的選手一邊策馬奔騰,一邊射向懸掛的箭靶,引來一陣陣喝彩聲。


當地正在舉辦第八屆尼洋旅游文化節,村民和游客圍成一圈觀看賽馬和響箭比賽。中青報·中青網記者王俊秀攝

桃花村的生態致富路

離開達瓦堅參家,記者來到村黨支部書記邊巴家。藏式特色二層石木碉房干凈整潔,屋前小院樹木蔥蘢,鮮花盛開,家中各種水電網設備一應俱全。“近年來,林芝市大力實施農網改造、水利設施、人畜飲水、人居環境整治等基礎設施建設,實施‘一村一策’推進鄉村建設,嘎啦村的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了。”邊巴說。


嘎拉村黨支部書記邊巴(左一)在自家院子里接受記者采訪。中青報·中青網記者王俊秀攝

邊巴告訴記者,以前的嘎拉村,30余戶人家散落在海拔近3000米的山坳里,交通困難,生活不便,村民大多以伐木、放牧、種青稞維持生計,辛苦一年也剛能填飽肚子,人均年收入不足2000元。嘎拉村村民守著“桃花源”不知道如何致富,還把野桃樹砍了當柴火燒。單一、粗放的生產模式,不僅村民生活水平低,還導致生態破壞嚴重,自然災害頻發。


嘎拉村黨支部書記邊巴在接受記者采訪。中青報·中青網記者王俊秀攝

隨著國家生態文明建設深入推進,當地一邊引導群眾封山禁伐,一邊圍繞桃花發展鄉村生態旅游,1200多棵古桃樹既是村民們需要保護的責任林,后來更是成為發展鄉村旅游依托的致富樹。2002年,林芝第一屆桃花節在嘎拉村舉辦。自此,嘎拉村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大力發展鄉村旅游,連續多年成為林芝桃花節的主辦地。“但那時村容村貌差,村里對發展旅游也沒有統一規劃,此后10多年桃花帶來的實際收益并不大。”邊巴說。變化發生在2014年。廣東省援藏工作隊引入“景區帶村”模式,投資4800萬元打造“嘎拉桃花源”3A級景區。村民以土地入股成立旅游合作社,景區收入30%用于分紅,30%投入生態保護。光有桃花美景并不夠,交通和環境很重要。作為首批新農村建設試點,政府投資1200萬元給嘎拉村硬化道路、架設橋梁。出村口就上318國道,交通方便了,各地開車來的游客都能直達桃林深處。

在援藏干部的幫助下,嘎拉村開始進行村居環境治理,完善各項基礎設施,統一經營桃花林,以“整村推進、村景合一”的思路打造“桃花村”品牌。隨后,桃花節一年火過一年,從嘎拉村的活動,逐步升級成為林芝市的一個重要旅游文化節。嘎拉村也成了當之無愧的“桃花第一村”。

桃花經濟之外,嘎拉村還打造了不少村集體經濟,發展“副業”,村民依靠畜牧、機械出租等方式發展集體經濟,共同經營,增加收入。村民們積極參與,以土地入股和自籌資金等方式,共同打造了水果采摘園,并種植了冬季油菜花、青稞及其他花草,從而延伸了旅游產業鏈。

2024年,嘎拉村農村經濟總收入1402萬元,人均可支配收入4.12萬元,村集體經濟收入700余萬元。2022年、2024年,嘎拉村村民小組分別被授予“全國先進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榮譽稱號。

進一步保護環境才能可持續發展

增收致富的同時,經過長期改造和建設,嘎拉村環境和基礎設施逐步完善,成為真正宜居宜業的和美鄉村。

如今的嘎拉村真是一處“世外桃源”。漫步嘎拉村,村道整潔,溪流清澈,到處生機盎然。藍天白云下,一棟棟藏式民居掩映于蒼翠群山間,漫山遍野的桃林令人心曠神怡。村口路邊墻壁上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紅色大字十分醒目。

“桃樹是嘎拉村的最大特色,保護好桃林,讓村莊花開得更盛,結出碩果,這是全村人一致的觀念,共同的行動。”邊巴介紹,幾年來,村里實施了更嚴格的生態保護措施,劃定了生態紅線,組建了專職護林員隊伍,每年都開展植樹造林活動,選取本土桃樹品種進行補種和移栽。“要讓這片桃林越長越茂密,讓美麗的桃花年年綻放。”

“總書記的回信極大鼓舞堅定了我們走綠色發展之路的信心和決心。”邊巴告訴記者,目前嘎拉村堅持產業發展與生態保護同步推進。

為引導村民保護環境、分類回收垃圾,嘎拉村設立了“綠色銀行”積分兌換超市。村民們主動參與人居環境整治,將回收的垃圾核算成積分,不但可以用積分兌換生活用品,排名靠前的村民還可在農行“惠農e貸”中享受增量授信、放款提速等金融服務。這一機制激發了村民的環保熱情,形成了“保護環境—積分累積—信貸支持—產業發展”的良性循環。

嘎拉村的發展是西藏自治區成立60年來,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的生動縮影。“看著北斗星走不迷路,跟著共產黨走會幸福。”這是嘎拉村村民在給總書記的信中表達的心聲,也是他們始終自覺踐行的幸福之路。

邊巴告訴記者,今后,嘎拉村打算推動“桃花經濟”向“四季經濟”延伸,把“桃花村”品牌擦得更亮,讓雪域桃源的幸福畫卷愈發絢爛。“我們一定不忘囑托,把嘎拉村發展得更加美好!”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中國青年報 incentive-icons
中國青年報
有重大影響力的全國性綜合日報
139471文章數 593330關注度
往期回顧 全部

專題推薦

洞天福地 花海畢節 山水饋贈里的“詩與遠方

無障礙瀏覽 進入關懷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海市| 华阴市| 三台县| 北票市| 定日县| 大厂| 阜阳市| 革吉县| 定安县| 普安县| 双桥区| 文昌市| 福安市| 松原市| 平定县| 西吉县| 鲁甸县| 双峰县| 界首市| 陇西县| 精河县| 平顶山市| 康保县| 安阳县| 静安区| 景宁| 兴业县| 厦门市| 南皮县| 江达县| 禹城市| 土默特左旗| 普洱| 新郑市| 高台县| 弋阳县| 镶黄旗| 金堂县| 漾濞| 滁州市| 丽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