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日,大批游客到蘇州博物館參觀游覽、避暑納涼,感受文化的魅力。圖/IC photo
在2025年這個火熱的暑期,屬于銀發群體的旅行熱情同樣升溫。據全國老齡委調查顯示,我國每年的老年旅游人數已占到全國旅游總人數的20%以上,老年旅游群體逐漸成為旅游市場的重要力量,展現出強勁的增長勢頭和多樣化的旅游需求。
不同于年輕游客的“走馬觀花”或“特種兵式旅游”,也不同于親子家庭的“全程緊湊”,銀發旅人更追求一種“慢、穩、安”的狀態:天氣舒適、交通便捷、節奏不快,旅游體驗中要有文化、有溫度……總之要養生。
這一代老年人越來越傾向于選擇“旅行+療養”的復合式度假方式。他們不會被打卡景點所左右,也不熱衷于社交平臺的拍照挑戰,他們在意的是:這座城市好不好住,能不能放心吃,有沒有公園綠地可以散步,有沒有文化展覽能慢慢看,有沒有適合自己身體狀況的活動可以參與。而這一切,恰恰是很多中小型宜居城市的特長所在。
本次報告對不同類型人群的城市匹配推薦,主要結合城市在自媒體平臺上的評論內容,同時結合城市與旅行相關的數據維度,包括城市咖啡、奶茶飲品門店等休閑數據,城市公園、綠地以及城市近五年平均氣溫等環境數據,博物館及圖書館等文化數據,城市航班高鐵及高德交通相關指數等交通數據,消費能力系數、酒店性價比系數等消費數據,并通過PCA(主成分)分析及聚類分析等方式,為不同人群在暑期的旅游出行推薦相關城市。
需要說明的是,由于樣本城市中并不包括諸如三亞、麗江,以及早已走紅的典型網紅城市,如洛陽、淄博等城市。因此,本文未將這些城市放在推薦之列。
這些城市讓銀發族“來了就不想走”
基于聚類分析,我們發現蘭州、蘇州、昆明、貴陽、寧波、大連、廈門等城市,正在成為越來越多銀發族心中的理想暑期駐留地。這些城市或許沒有最火的打卡點,但卻有最適合長期停留的生活質地。
比如昆明和貴陽,一個被稱為“春城”,一個自帶“避暑之都”的稱號,夏季均溫比南方大城市低出五至八攝氏度。對于老年人而言,不開空調、睡得安穩,本身就是一個非常實在的旅行幸福感來源。而這些城市的自然節奏也普遍較緩,沒有夜里喧鬧的噪音,也沒有無序的人潮,日常步行、早起晨練、街邊喝茶,幾乎就是旅行中的日常延伸。
2025年7月2日,貴州貴陽,花溪區青巖古鎮為明清兩代軍事重鎮。圖/IC photo
再如蘭州和寧波,這兩座城市在高德地圖的交通便捷度排名中位居前列,公交系統友好、步行環境良好,為銀發旅人提供了省心的日常出行選擇。蘭州夏季干燥涼爽,不潮不悶;而寧波則以沿海城市的自然風和老街風情為銀發旅人構建出一個適合“看風景+過日子”的混合體驗。它們都是那種可以“來了就不想急著走”的城市。
而對于那些文化素養較高、偏好人文探索的銀發游客,比如蘇州等地,則以其精致的園林、茶館、書院式空間贏得了他們的青睞。在這里,旅行不再是一場奔波,而是一種“人在畫中行”的沉浸。很多旅行團也開始嘗試在這些城市開設“退休生活體驗營”——每天一場昆曲,一段園林游,一次慢餐,一本書或一場講座,讓旅程的節奏與生活自然融合。
值得注意的是,越來越多銀發群體已經從“短途出游”轉向“長住避暑”。沿海城市大連同樣因為夏季涼爽的海風和整潔的城市環境成為銀發族理想的度假地,不少老年旅游團每年七八月間云集于此享受海濱度假。
2025年的銀發旅行市場,已經不再是“夕陽紅跟團游”的舊模板,而是更趨向自由、分層、有文化、有溫度的新形式。在這個越來越強調體驗感與生活感的旅行時代,銀發旅人不是“落后群體”,而是正在用他們的時間與智慧,定義另一種更溫和、更深沉的旅游美學。他們的出行選擇,其實也是一座城市“是否真正宜居”的最好證明。
文/鄭偉彬
編輯/肖隆平
校對/李立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