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國抗命拒援烏,歐洲自建“鐵盾”反導,北約裂痕難修復?
北約五國公開對美國說“不”,馬克龍直言“不當附庸”,一場圍繞烏克蘭軍援的聯盟風暴正席卷大西洋兩岸。
防務觀察:杜老師,本周最震撼的防務新聞莫過于五個北約成員國——法國、意大利、捷克、匈牙利和波蘭——集體拒絕加入美國提出的“重新武裝烏克蘭”計劃。法國總統馬克龍甚至直言“歐洲必須建立自主國防工業”,匈牙利外長西雅爾多更斬釘截鐵表示“匈牙利的資金、武器和士兵不會去往烏克蘭”。這背后是怎樣的戰略博弈?
杜長空:這絕非簡單的軍援分歧,而是北約內部結構性矛盾的總爆發。美國的計劃要求盟國集資購買美制武器援烏,表面是支持基輔,實則是讓歐洲為美國軍火商買單。法國拒絕的背后,是馬克龍推動“戰略自主”的堅定立場——他堅持歐洲必須通過本土采購壯大國防工業15。
意大利同樣強調只提供“歐洲造”武器,波蘭則提出用凍結的俄羅斯資產購買美制裝備,本質都是不愿自掏腰包9。中國社科院專家孫壯志點破了關鍵:此計劃“只對美國更有利”,暴露了北約內部對援烏的“意見越來越不統一”1。
防務觀察:與此同時,德法宣布2026年前在波羅的海部署“歐洲版薩德”反導系統。這是否意味著歐洲正加速擺脫美國核保護傘?
杜長空:確實如此。這套系統核心是以色列“箭”-3攔截彈,搭配“綠松”雷達和“香櫞樹”作戰管理系統,專為克制俄制“伊斯坎德爾”及“匕首”導彈設計2。德國空軍參謀長格哈茨中將將其命名為“鐵盾”計劃,選擇以色列而非美國“薩德”,本身就傳遞了技術自主的信號24。
更值得關注的是英法核合作。兩國簽署《諾斯伍德宣言》,首次協調獨立核威懾力量,并組建5萬人聯合部隊預備派駐烏克蘭。英國首相斯塔默宣稱:英法承擔歐洲40%防務開支,對安全有“特殊責任”48。這些動作都直指一個目標——構建不依賴美國的歐洲防務支柱。
防務觀察:但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剛宣布2035年將軍費提至GDP的5%,歐洲真有能力負擔自主防務?
杜長空:這正是最大悖論!5%目標本質是場“數字游戲”:其中3.5%算核心軍費,而網絡安全甚至港口擴建都可能被塞進“安全相關投資”的1.5%里充數3。西班牙首相桑切斯已在全國電視講話中抨擊該目標“不成比例且不必要的”,比利時直言“短期內大幅增加軍費不現實”37。
東歐與西歐的裂痕更深:波蘭積極擴軍,計劃2026年達GDP的5%;西班牙卻連現有2%標準都未達到3。最諷刺的是特朗普的雙標——他一面施壓盟友達標,一面宣稱“美國無須遵守5%”,盡管2024年美國軍費僅占GDP的3.19%7。這種美式特權主義讓歐洲明白:安全不能外包,自主才是出路。
防務觀察:歐洲防務自主面臨哪些現實障礙?
杜長空:三大矛盾難以化解。軍工體系碎片化首當其沖:歐盟存在178種武器系統和17種坦克型號,重復建設嚴重3。德英聯合生產“拳師”裝甲車和“臺風”戰機看似進步,但十年周期暴露效率短板4。政治協調更是難題:德國執政聯盟內社民黨堅決反對參與英法核計劃,認為無需替代美國核保護傘8。
防務觀察:俄烏沖突將如何受此影響?
杜長空:烏克蘭已轉向“自力更生”。澤連斯基改組政府,要求本土武器使用率半年內從40%提至50%以上5。但軍工腐敗和技術滯后是硬傷,而歐洲援烏分歧加劇了烏軍困境——當美國“愛國者”導彈因產能不足難以供應時,歐洲自主反導系統卻遠未成型75。
俄羅斯正緊盯北約裂痕。普京警告西方是“沖突直接參與者”,俄軍已在波羅的海舉行針對性演習37。北約內部對俄威脅認知分裂:匈牙利總理歐爾班稱“真正威脅是歐洲失去經濟競爭力”,波蘭則視俄為生存性挑戰79。
防務觀察:這場危機最終會把北約帶向何方?
杜長空:聯盟正經歷冷戰以來最深刻的身份重構。斯托爾滕貝格所稱“從全球干預轉向區域防御”,實則是戰略收縮的委婉表述7。美國防務報告已明確要求“將駐歐部隊移向亞洲”,東歐2萬美軍可能首批撤離3。
歐洲的覺醒體現在馬克龍那句“不當附庸”上。但2035年軍費目標如同鏡花水月:當期限到來時,真正的安全仍懸于美歐關系的地緣政治鋼絲之上3。
歷史不會等待猶豫者。當特朗普要求歐洲“付錢”而馬克龍高呼“自主”時,北約的裂痕早已超越軍費數字,直指聯盟存在的靈魂——是繼續做美國霸權的提線木偶,還是成為真正掌握自己命運的安全主體?歐洲用拒絕給出了初步答案,但前路荊棘叢生。
而莫斯科與基輔戰場,都在冷眼旁觀這場西方同盟的世紀大考17。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