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梅在直播里說這句話時,誰也沒想到會把小魚海棠推上風口浪尖。當 “見錢眼開是小魚海棠” 的解讀在網(wǎng)上發(fā)酵,一場關于網(wǎng)紅商業(yè)化的爭論徹底炸開了鍋。
有人覺得畫梅是 “酸葡萄心理”,畢竟小魚海棠 1895 萬的粉絲量,是畫梅的三倍還多;也有人覺得 “說得沒毛病”,畢竟五分鐘視頻里插 3 條廣告、進產(chǎn)房前還在帶貨的操作,確實讓人咋舌。
還記得肥娟小吃夫婦嗎?他們靠 “收留未被接走的學生”“鞋店倒閉后開小吃店” 的感人故事走紅,當初信誓旦旦說 “永遠不會直播帶貨,不想利用大家的感動賺錢”,結果沒多久就悄悄開啟了帶貨模式。
網(wǎng)友罵他們 “出爾反爾”,他們發(fā)視頻哭著道歉:“以前是覺得不該消費大家的善意,可現(xiàn)在小店要交房租,孩子要上學,不帶貨真的撐不下去。”
其實,網(wǎng)紅想通過帶貨賺錢,本身無可厚非。畢竟流量變現(xiàn)是行業(yè)常態(tài),粉絲也能理解 “博主也要吃飯”。但大家反感的,是 “又當又立” 的虛偽 —— 嘴上說 “不為錢”,轉身就把粉絲當韭菜割;是 “只看利益” 的短視 —— 不管產(chǎn)品質量,只要傭金高就敢推;更是 “透支信任” 的愚蠢 —— 忘了粉絲愿意為你買單,首先是因為 “相信你”。
真正讓人舒服的帶貨,是像李佳琦那樣,能把口紅的成分、適用膚質講得清清楚楚,哪怕價格不低,粉絲也愿意為 “專業(yè)” 買單;是像東方甄選那樣,賣玉米時能聊到 “土地的故事”,賣書籍時能分享 “閱讀的感悟”,讓帶貨不止是賣貨,更是傳遞價值。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