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藍色字體關注本號 · 一起思考
作者:徐吉軍,新媒體:漢唐智庫!
2025年7月21日,匈牙利總理歐爾班在社交網絡X上寫道:“關于烏克蘭能夠擊敗俄羅斯并導致其局勢不穩定的想法一直都是癡心妄想?!?/p>
美國智庫昆西研究所研究員阿爾穆特?羅霍萬斯基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從長遠來看,“沒有任何物質技術或政治戰略”可以避免烏克蘭的失敗。
俄烏戰爭已近四年,仍無明顯終結跡象。
每一次戰局的波動,都會引發一場輿論漩渦:烏克蘭要贏了?俄羅斯要撐不住了?北約要直接下場參戰了?……
當戰爭的硝煙穿透情緒的迷霧,作為國際局勢獨立觀察者必須立足一個本質問題:俄烏兩國誰更有戰略韌性?誰才是時間的朋友?
如果能夠冷靜地回答這一問題,恐怕只能得出一個結論:那些期待俄羅斯戰敗的人?純屬做夢!
一、戰略敘事成為幻覺!
2022年俄烏沖突爆發后,西方立即構建了一個系統性的敘事體系:民主抗擊專制,小國抵御大國,正義的烏克蘭終將擊敗侵略者。
這種敘事體系的傳播效果極為成功,不僅占據了大多數西方媒體的主流話語體系,哪怕在東方陣營也有一大批擁躉。
然而,敘事成不了現實。
即使烏克蘭在某些階段取得了局部進展,如2022年哈爾科夫反攻、2023年,俄羅斯在赫爾松撤軍,烏克蘭在兩個節點在局部贏得了一定的優勢。
西方媒體迅速包裝為俄羅斯前線崩潰的預兆。事實是俄羅斯并未崩潰,反而不斷調整戰略,以更低的代價獲得更大的戰略緩沖與控制力。
從2023年5月21日丟掉巴赫穆特開始至今,烏克蘭從未扭轉過被動局勢。時間到了2025年,烏克蘭不僅沒有看到勝利的希望,反而出現了崩潰的跡象!
人員征召困難,士兵平均年齡不斷上升,網絡上曝出烏軍征兵辦各種拉壯丁的視頻令人觸目驚心;
西方武器援助顯著下降,特別是2025年特朗普上臺后,美歐內部政治分裂加劇,目前堅定援助烏克蘭的國家越來越少;
喪失戰場主動權,庫爾斯克損兵折將后被反攻,烏軍即使憑借堅固防線,也只能不斷消耗有生力量;
國內經濟瀕臨崩潰,澤連斯基政權依賴西方財政輸血才能維持。
這場戰爭從來不是俄烏之戰,而是俄羅斯與北約的代理人戰爭,
表面看來,烏克蘭在憑借血氣之勇完全支撐,但實際上是靠西方援助輸血維生;俄羅斯看上去似乎在爬行,但卻不斷向前突破,哪怕是日進一尺,也是在贏得勝利。
二、系統性戰略調整!
2022年初,普京以特別軍事行動名義對烏克蘭采取軍事打擊時,輿論普遍認為這是一場速決戰。
事實證明,俄羅斯預期的速戰速決閃電戰沒有贏得先機,反而損兵折將,只能轉變為長期消耗性戰略戰爭。
盡管俄羅斯第一波攻勢遭遇迎頭痛擊損失慘重,但在認清不可速勝的現實后沒有喪失信心,而是冷靜評估,選擇打一場逆轉國運的決戰!
哪怕是面對北約,俄羅斯人也選擇團結一心為俄羅斯未來的國家安全空間誓死一搏。
在戰略思想轉變之后,俄羅斯的戰術呈現了明顯的“結硬寨、打呆仗”的特點。
第一,去中心化全線推進。
從基輔戰役到巴赫穆特攻堅戰,從庫爾斯克防御到頓涅茨克蠶食,俄烏戰爭演變為無人機對決、塹壕戰、城市巷戰的消耗性打法。
在這種生死對決中,俄羅斯憑借人口優勢和炮火優勢,不斷消耗烏克蘭前線有生力量,使烏軍戰斗力持續走低。
這種戰法的核心邏輯是:不求快勝,但求殲敵。
第二,軍工體系全面動員改進。
2023年開始,俄羅斯全面重啟冷戰時代的軍工體系,針對前線作戰需求隨時改進武器裝備,不斷改進提升生產效率。在一系列流程創新下,彈藥、導彈、無人機、裝甲車等軍備產能迅速提升。
據估算,俄軍目前月產炮彈已超10萬枚,依然保持著對烏克蘭的絕對火力優勢。
相比之下,烏克蘭彈藥自給率只有30%,而西方援烏炮彈數量開始“趨零”,補給周期長達數月以上。
前線烏軍,嗷嗷待哺。
第三,財政資源向戰爭方向傾斜。
俄羅斯國內很多人不理解普京為何在2024年5月任命經濟學家安德烈·別洛烏索夫擔任俄羅斯國防部長。這正是普京的獨到之處,面對西方制裁,俄羅斯需要優化戰時經濟,尤其是充分利用戰爭資源,避免浪費,更要防止戰爭拖垮經濟。
事實上,別洛烏索夫上任后沒有讓普京失望,俄方軍費利用率比紹伊古任內明顯改善。
2024年,俄羅斯財政赤字控制在可控范圍內,軍費預算仍保持增長。這在西方經濟學家看來已經是“經濟奇跡”。
激戰三年半,俄羅斯不僅沒有陷入西方預設的戰爭泥潭,反而以戰養戰,強化了國內整合能力、國防動員體系和對抗心理建設,構建了真正的戰略底蘊。
三、烏克蘭的困局!
2022年的烏克蘭英勇頑強,2025年的烏克蘭疲態盡顯。
三大困局正導致澤連斯基政權日漸疲軟。
(1)人力困局!
截至2025年夏,烏克蘭已進行了七輪動員征召。18歲至60歲的男性幾乎被強制征入軍隊,許多家庭被迫拆散。即便如此,烏軍在前線的兵員數量依然難以滿足。
前線烏軍不斷逃跑,目前逃兵不低于20萬人。
據聯合國估計,戰后逃亡海外的烏克蘭人口已超1000萬。大量青壯年進入歐盟國家,從未返回。部分回國的動員對象公開抵制征兵令,引發國內社會對戰爭目的的深度質疑。
(2)戰場困局!
烏克蘭高度依賴西方,但代理人戰爭的機制正在失效。
美國打退堂鼓,歐洲各國因為經濟低迷、軍費緊張而口惠而實不至。
缺少先進武器支持,前線烏軍只能依靠無人機頑強作戰,卻無法撼動俄軍在火炮、導彈、空天壓制方面的系統優勢。
(3)財政困局!
烏克蘭目前的財政支出80%以上依賴歐美援助。
即便如此,其公務員工資、養老金發放依然面臨斷裂風險。國內企業大量倒閉,農業、工業體系近乎癱瘓。
一旦西方政治風向轉向優先本國,對烏克蘭的援助可能戛然而止。屆時,烏克蘭澤連斯基政權必將癱瘓。
德國選擇黨指責德國總理,有錢援助烏克蘭90億歐元,卻沒錢解決國內問題。
烏克蘭正在以全部代價執行西方的地緣代理戰爭,但大家都撐不下去了。
這就是一個典型的矛盾爆發點!
四、北約被耗蔫了!
近兩年,北約對烏克蘭的支持從全力以赴轉向防止失敗,再轉為戰略觀望。
三個態度主要是因為看不到勝利的希望!
即使北約秘書長呂特多次公開表態支持烏克蘭,但實際交付的武器、彈藥、坦克數量大幅減少。關鍵就是北約也打不起這場仗了。
歐洲國家普遍軍備老化,庫存不足,戰備能力下降。
在烏克蘭戰場無限投入,不僅耗盡自身資源,還可能激化國內社會矛盾。法國、德國、波蘭民眾對援烏的興趣越來越低,“先搞好自己”的聲音逐漸成為主流。
特朗普希望將更多精力投入亞太地區,特別是圍繞中國大陸的戰略部署。對烏克蘭的支持停的越早越好。美國的戰略重心已明顯東移。
俄羅斯多次強調,北約任何形式的實質性干預都將被視為戰爭行為。一旦北約成員國軍事人員假扮志愿軍出現在戰場上,俄方將視其為直接交戰方。
這種高風險令歐洲極度謹慎。
五、俄羅斯不敗即勝!
戰爭拖到2025年,對俄羅斯究竟意味著什么?
時間越長,對俄羅斯越有利。
俄羅斯正在逐步實現戰爭目標。
盧甘斯克全部解放,頓涅茨克只剩運河三要塞,俄軍攻入第聶伯羅和蘇梅、哈爾科夫地區,占領區越來越大。
制裁沒有擊垮俄羅斯,反而促使其實現了能源出口去美元化、對亞洲國家的戰略轉向、中俄經濟一體化程度加深。
未來十年,俄羅斯將更少依賴西方,更依賴東方。
俄烏戰爭對俄羅斯而言,不是輸贏問題,而是重建東西方戰略均勢。今天,仍有人堅信烏克蘭可以贏。
這不是信仰,而是逃避現實。
期待俄羅斯戰???那是政客的幻術,輿論的鴉片,地緣戰略賭桌上迷醉的幻夢。
戰爭已將世界帶入新的冷戰態勢,新的戰略秩序正在孕育。
誰能堅持到底,誰能在變化中不動其心,誰才能笑到最后。
真正的勝者,從來不是起點上的那位,而是終點線上的那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