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太如果開戰,是個什么情況?
邵旭峰
一、美國印太軍事戰略大概:
我們之前反復談過,特朗普主要要做的幾件事情已經做成和向前推動幾件(逼迫北約把軍費提到GDP5%徹底起步,國內降稅降福利法案通過,優化移民計劃也在推進,回歸和夯實制造業計劃在推進——也拉了大量贊助,按照特朗普的說法,從中東拉了5萬多億美金,加上其他國家和本國投資,之前特朗普說已經十幾萬億美元),現在主要就是在7月底前基本解決經貿問題(和十幾個國家以及歐盟簽署美國占優的經貿協議、對別的150個左右國家則直接收稅),再就是在逼迫印太幾個國家在經貿讓步的同時、在軍事方面也讓步——讓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等把軍費提到GDP的5%,和印度建立更高的軍事合作關系。
在這過程中,美國也在整合印太軍力和域外軍力,推動其印太軍事戰略——
這個印太軍事戰略,說透了,就是這樣幾點:
基礎,是竭力強化美軍自身的力量,也強化盟國的軍事力量,還有強化準盟國、主要是印度的軍事力量——美國和印度將簽署10年國防合作框架。
基礎方面,還有一點,就是印太的基地建設、以及美國和其他國家的軍力進駐。
除過基礎,是綜合整合,比如美國的印太戰略,最基礎是整合自己印太軍力和日本、韓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等盟國軍力,以及印度等準盟國軍力,還有域外盟國軍力,主要是歐洲軍力。
美英澳有一個奧庫斯計劃——是一個比較核心的基礎和整合計劃,這個計劃,核心是美英澳3國的核潛艇計劃,為英國和澳大利亞提供下一代攻擊級核潛艇、主要是美國和英國提供技術支持,在英國和澳大利亞建造,在新一代核潛艇出來之前,美國要給澳大利亞提供5艘左右最新的弗吉尼亞攻擊核潛艇。
這個計劃也涵蓋在澳大利亞的潛艇基地建設、以及美國和英國的潛艇進駐,還有海面艦艇基地建設和艦艇進駐,甚至擴展到空軍和陸軍基地建設和進駐。
我們多次談過,英國脫歐,是要給美國充當全球和印太軍事戰略副手、他們是把澳大利亞當做印太戰略樞紐來打造的。
該計劃前期資金額高達2450億美元,并開辟“第二支柱”——水下無人機、超高速導彈、智能武器等,日本已經加入“第二支柱”,韓國和加拿大、新西蘭稱也想加入。
所以這個奧庫斯計劃,堪稱美國和英國專為印太戰略打造的高規格軍事技術、武器建造和進駐等一攬子計劃,規格之高、涉及之廣,超過北約。
就軍力進駐而言,美國除過在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多個基地群、在日本和韓國、菲律賓都有大量軍事基地,在新加坡也有,美國還在擴充建造在菲律賓的軍事基地,并著意進駐越南——由于越南已經簽署對美完全開放的經貿協議,所以美國航母和驅逐艦、戰機等可能后續進駐越南。
另外,英國除過要進駐澳大利亞,還和日本簽署準入協議,另外,英國還享受在美國其他軍事基地的進駐權——從理論來講,法國和德國等軍艦和戰機也可進駐美國印太基地,但法國也另外在印尼、德國在菲律賓都在爭取進駐。
就軍事技術合作而言,除過多國采購美國F-16、F-15、F-35戰機以及預警機等,還有愛國者系統、宙斯盾系統,戰斧導彈等等武器之外,其它國家也和印太國家在升級武器技術合作,比如英國攜意大利和日本聯合研發六代機,法國給印度和印尼提供大量陣風戰機和軍艦(截至目前,法國是印尼第一大軍事采購國,之后美國可能給印尼也提供大量先進武器,印尼在極力擴張武器軍事,要清楚這點,印尼堪稱擁有全球第一的海上位置),德國給新加坡提供潛艇等。具體,可點擊或者復制搜索:
歐洲列強的印太戰略進度如何?印尼為何在印度后增持陣風戰機?
西太之外,歐洲列強也滲入中亞
二、是不是一定會開戰?或者大體如何?
有人看到美國一直在強化和整合印太軍事力量、并通過越來越密集的軍演等整合戰備,就說最終一定會開戰,這是不正確的。
就美國方面而言,其在強化綜合力量、并做各種戰爭準備,但其最大的希望是不戰而達到目的,如果開戰,就力爭打贏。
反之亦然。
三、開戰的方式會如何?
1. 局部點沖突:
這種情況,最可能發生在比如美國轟炸南海某島礁、或者空中和海上一兩三架戰機、兩艘軍艦、兩艘核潛艇偶發性相遇,擦槍起火而爆發,由于美國綜合印太軍事力度越來越大、行動也會越來越靠近敏感區域,所以這種點沖突的可能性越來越大。
其特點是突發性、小規模,但強度不低,如果雙方有一方在之后開始升級軍事行動,就會演變了一定規模戰爭。
就海空軍沖突而言,現在軍事大國的海軍驅逐艦和核潛艇的噸位都大、價值不菲,所以如果大型軍艦和核潛艇沖突,就更可能升級戰爭。
2. 局部面沖突:
這種沖突由點沖突過渡而來,或者直接一上來就是面沖突——比如大陸方面開始調動一定規模空軍和海軍在釣魚島、或者強勢介入與菲律賓爭議島礁,與日本或者菲律賓爆發軍事沖突,美國開始以就近的海空軍開始介入,從而爆發較大沖突。
再比如大陸戰機和軍艦大規模越過臺海中線,壓向臺灣本島,美國戰機和軍艦也開始前來,近距離并且一定規模擦槍起火。
美國之前多次表態會“保護”臺灣、如果菲律賓有人被搞死也會介入。
3. 大規模面沖突:
比如大g和美國軍艦群、或者戰機群、或者海空集團群,或者日本方面的,在南海或者釣魚島海域、臺海大規模相遇,然后擦槍起火,形成大規模面沖突。
4. 全面戰爭:
這種情況,主要的點發,是南海沖突、或者開始武統、或者半島大規模開戰之后的介入作戰,海軍和空軍大規模參戰、可能還會有陸軍和海軍陸戰隊參加。
如上情況,戰爭規模越大、偶發性和突然性越小、準備的充分性越高,當然也越危險。
四、美國一方的武器情況和參與力量情況:
美國在印太的軍事力量,主要就是在各個軍事基地部署的空軍戰機,F-16、F-15、F-35、F-22都有,以及大量預警機、偵查機,反潛機,還有轟炸機(B-52、B-1、B-2)。
再就是航母艦載機(超級大黃蜂和F-35)、電子戰飛機,以及航母配屬的驅逐艦和攻擊核潛艇,以及單獨行動的攻擊潛艇和巡航導彈核潛艇,還有戰略潛艇。
還有大型兩棲攻擊艦搭載的F-35戰機,美國有多艘黃蜂級和美利堅級兩棲攻擊艦:
主要就是這些——需要說明的,是如果印太開戰,美國11個航母群都會輪換部署,在西太可能會至少集結6個航母群,印太地區至少會有8個航母群——其實現在美國航母群和戰機、轟炸機等主要就集中在太平洋,其第三艦隊(美國西海岸到中太平洋)有四五個航母群。
攻擊導彈和方式,主要是空軍戰機搭載反輻射導彈、精確制導航彈、AGM-158隱形對地導彈,轟炸機搭載巨型鉆地彈、大型對地導彈(比如AGM-129大型隱形導彈),驅逐艦和核潛艇發射戰斧導彈、AGM-158導彈:
需要插入的,是之前不少磚家對美國空軍攻擊的分析,說F-22踹門,然后F-35和B-2進去轟炸——這絕大多數人聽上去似乎沒問題,覺得應該就是這樣,其實是在胡扯,B-2和即將服役的B-21這些大型隱形轟炸機、甚至包括B-1b(有一定隱形能力、也能超低空高速突防,其地形匹配能力超過全球絕大多數主力戰機),打的就是隱形和出其不意,你用大量戰機給開路、是提醒大型轟炸機即將到來,讓防空導彈和高炮準備、進行飽和攔截???
所以你仔細考察戰例,美國出動B-2、B-1執行任務,基本沒有什么踹門的戰機,都是秘密進入(前一段時間六七架一起出動轟炸伊朗也都是這樣)、或者突然發起。
所以,以后B-2、B-21攻擊軍事強國,也大概率如此,當然,在遠處可能有隱形戰機護航(進入前跟在后面不是前面、攻擊萬散在四周較遠空域),發現地面有威脅的雷達、防空導彈,、或者戰機逼近,就開始攻擊護衛。
哄騙大眾的磚家,千萬別當參謀···會出大事···這些人只能用于哄撒子。
另一個,邏輯和反思,是g人頭的最大硬傷。
需要重點說明的,是美國正在把“暗鷹”超高音速導彈整合到軍艦上,把發射系統直接開到大型兩棲艦上發射,或者搞成IRCPS組件,集成到DDG-1000型“朱姆沃爾特”級隱形導彈驅逐艦和“弗吉尼亞”級攻擊型核潛艇上:
這個導彈最大速度可能超過17馬赫、攻擊距離在5000公里左右。
美國可能還有其它隱藏導彈,比如空基版本的超高速導彈AGM-183A“箭”,這個導彈不僅具備超高速對地攻擊力,還有超高滑翔攔截能力——攔截正在上升的彈道導彈、以及大氣層內的各種導彈,可能還可攔截在大氣層頂緣打水漂的導彈。
對于最難以攔截之一的大氣層頂緣打水漂的超高速導彈,美國為了提高針對性,似乎把標準6掛載在戰機上,準備隨機起飛攔截——美國最新的標準6black1B,最大攔截高度在200公里左右、距離在四五百公里,速度則高達8馬赫,機動性和過載能力很大,參數都和薩德導彈相當,可以高效攔截打水漂導彈和即將進入大氣層的洲際導彈和其他超高速導彈彈頭。
· 至于其他參與力量,首先會是英國——英國是美國第一盟友,一般美國出手,英國都會參與,我們也多次說過,英國脫歐是給美國充當全球戰略和印太戰略副手——英國現役兩個航母群,其威爾士親王號航母群現在就在西太參加軍演。
也就是說美國如果一定規模開戰,英國一個航母群大概率會參與攻防,其除過45型驅逐艦、應該配屬有機敏級攻擊潛艇,這個潛艇非常先進,在現役應該僅次于美弗吉尼亞級。
英國新一代奧庫斯核潛艇要搞12艘之多,應該是想要同時兼顧印太和歐洲本土。
其它軍事力量的參與情況待定,比如日本,其海空軍戰力現在都較強,但如果不是日本直接與大g擦槍起火,那么日本大概率不怎么參與直接攻擊,其8艘宙斯盾軍艦最主要是負責防衛本土、包括美軍基地——如果其本土和軍艦、戰機遭遇攻擊,則應該也會出手,但其攻擊力較弱,主要是宙斯盾軍艦發射戰斧導彈,再就是其潛艇抵近發射導彈,其大量的護衛艦,主要是在近岸拒止別國軍艦、潛艇靠近其本土用的。
韓國配合美國攻擊的可能性更低,其軍力會盡可能自保、以及迎戰朝鮮。
澳大利亞軍艦和戰機,主要用于本土防衛(包括對美軍基地的自主防衛),如果開戰,其可能配合美國封鎖南海等海域。
另外要說的,是可能性間接參與力量,就是如果和美國及盟國軍事力量開戰,印度可能從西線乘勢推進,并且請求美國派出宙斯盾艦協助其攔截本土可能遭到的攻擊(插入幾句,印度后面可能會大量采購美國攔截系統,愛國者3甚至薩德乃至于宙斯盾,這要看印度和美國的經貿協議以及軍事合作規格),如果這樣,美國可能另外派出航母群在印度洋也發動攻擊,其戰略轟炸機從迪戈加西亞軍事基地起飛穿越印度上空發起攻擊。
由于印度之前的第二敵人巴基斯坦現在全面私有化和開放、謀求美歐等投資、并向其出口商品,和印度逐漸形成競爭關系,所以其軍事對立會逐漸降溫。
印度一再要求厘清“劃界”,說透了就是要把實控的藏南、以及克什米爾自己控制區等搞走,但印度的想法絕不止于此,如果印太大規模開戰,其絕對會乘機大規模······
另外,如果戰情到這一步,俄羅斯可能也會開始自己的相關動作——特朗普現在在加快結束俄烏戰爭(大帝也想)、歐洲也在全面強軍,如果停戰,俄羅斯應該會開始自己的亞洲戰略步伐。
最后,如果是大規模戰爭開始,美國應該會把日本、甚至韓國部署的軍力大量后撤,到中程導彈不太容易攻擊到的距離——當然,其也會竭力攻擊可以攻擊到的導彈基地。
如果大規模開戰,西太范圍內,美國最重要的軍事基地就變成了關島基地,還有澳大利亞的相關基地。
五、美國主要攻防方式:
美國最主要的進攻方式,一個是空軍戰機和轟炸機,一個是海軍攻擊——通過艦載機,艦艇的直接攻擊個人認為主要靠攻擊核潛艇和巡航導彈核潛艇,發射戰斧導彈、AGM-158、暗鷹導彈海基版。
再強調一遍,大規模戰爭情況下,美國海軍的主要攻擊會是攻擊核潛艇發起,美國最新的弗吉尼亞級潛艇已經服役24艘、其要打造40艘左右——美國現在最鉚足勁建造的,是福特級航母、哥倫比亞戰略潛艇、弗吉尼亞攻擊潛艇、B-21轟炸機(要搞至少100架)。其最鉚足勁研發,是六代機(已經試飛多次)、超高速導彈、陸基洲際導彈以及新一代海基洲際導彈、新一代攻擊潛艇(更先進于給英國和澳大利亞搞的奧庫斯潛艇,應該都是合核常一體),以及及其他一些未知項目。
再說一遍,弗吉尼亞潛艇上,除過最新的隱形戰斧導彈、隱形AGM-158、還有超高速導彈暗鷹,甚至可能有標準系列攔截導彈。
美國之所以極力大造特造弗吉尼亞,就是要在于軍事大國的戰爭中,盡可能靠近對方海域、并在復雜海域潛伏,在盡可能近的海域、出其不意發起大規模對地攻擊、盡可能遠、盡可能多的攻擊目標,然后悄然離開。
附帶攻擊對方近岸和基地的潛艇與軍艦——或者在其潛艇和軍艦出海時候就跟上。
弗吉尼亞級最大的優勢就是在近岸淺海領先的存活能力,以及靜音型,還有武器與系統的極大兼容性——美國為什么要權力建造弗吉尼亞,目的是非常清晰的。
再說一遍,如果開戰,美國第一攻擊力來自于核潛艇、可能在近海100公里內發射,除過洲際彈道導彈發射,其它發射,最主要來自于弗吉尼亞,如果發射洲際導彈,當然主要就是14艘俄亥俄戰略潛艇,發射三叉戟2D5,這可能是全球第一洲際,綜合完全領先俄羅斯布拉瓦等的。
美國驅逐艦、大型兩棲艦也會少量發射戰斧導彈和AGM-158、以及暗鷹導彈,但其驅逐艦最主要的作戰任務,會是以搭載的宙斯盾系統(有標準3、標準6、標準2)負責攔截中程導彈和洲際導彈對其基地和本土、盟國的攻擊。
另外,美國在關島和夏威夷、阿拉斯加都部署有愛國者、薩德、陸基宙斯盾系統,在阿拉斯加還部署有陸基中段攔截。
還有,不要以為由于互相的距離近,就沒有洲際導彈攻擊,洲際導彈打高、也可以攻擊近處目標,洲際導彈最高可達5000公里左右,攻擊一千公里內的目標,美國的洲際導彈,主要是海基三叉戟。
如果戰爭升級到發射洲際導彈的程度,那基本就是核戰了——一旦核戰開始,攻擊就再無禁忌。
就美國而言,其轟炸機和戰機、大型無人機(比如復仇者隱形無人機,可搭載多枚B61-12飛行幾千公里)都可搭載B61-12核彈,還有轟炸機可以發射帶核的遠程巡航導彈、以及帶核的隱形巡航導彈AGM-158,海基戰斧導彈也可攜帶核彈頭,暗鷹導彈也可帶核。
再就是海基洲際核導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