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軍事對比一直是全球關注的焦點。俄羅斯《軍工信使》曾發表分析文章指出,中國在陸軍規模、火炮數量等傳統領域超越美軍,但在海軍、空軍、戰略投送能力等方面仍有明顯差距。那么,中美軍力的真實差距究竟如何?
一、陸軍:中國規模占優,美軍技術領先
目前,中國總兵力約200萬,而美國在役數量約139萬。
其中中國陸軍:現役約97萬人,主戰坦克5000余輛(99A、96B等),火炮9834萬門(包括遠程火箭炮)。
美國陸軍:現役約48萬人,主戰坦克6612輛(M1A2 SEPv3),火炮數量不足中國一半。
俄媒認為,中國陸軍的規模優勢在傳統地面戰中可能占據上風,尤其是在東亞地區,美軍難以在短期內投送足夠兵力。
美軍陸軍雖規模較小,但信息化程度更高。
單兵裝備:美軍標配夜視儀、數字化通信系統,中國近年才逐步換裝新型單兵作戰系統。
直升機力量:美軍擁有4000+直升機(包括阿帕奇、黑鷹),中國陸航直升機數量不足其一半。
可見,中國陸軍在數量上碾壓,但美軍在信息化、機動性上更勝一籌。
二、海軍:美國仍占絕對優勢,但中國追趕迅速
美國海軍:現役11艘核動力航母(10萬噸級)、90艘驅逐艦/巡洋艦(伯克級、提康德羅加級)、70艘核潛艇。
中國海軍:3艘航母(福建艦為電磁彈射)、50艘驅逐艦(055、052D為主)、60+常規/核潛艇。
盡管中國造艦速度驚人(近年年均下水10萬噸戰艦),但美國海軍的遠洋作戰經驗和核動力航母優勢仍難以撼動。
美軍核潛艇(弗吉尼亞級、海狼級)在靜音性、續航力上遠超中國093/094型,且美國反潛體系(P-8A巡邏機、海底聲吶陣列)覆蓋全球。
故而中國海軍在近海可形成區域拒止能力,但遠洋作戰仍落后美國一代。
三、空軍:美軍五代機數量碾壓,中國局部反制
美國空軍:在役1300+架四代機(F-15、F-16)、1000+架五代機(F-22、F-35),另有200架戰略轟炸機(B-2、B-1B、B-52)。
中國空軍:現有1000+架四代機(殲-10C、殲-16)、200+架五代機(殲-20),轟炸機以轟-6K為主(航程、載彈量不及B-52)。
美軍F-35已部署超千架,且具備強大的網絡中心戰能力;中國殲-20數量有限,但搭配預警機(空警-500)可形成區域對抗優勢。
足見,美軍整體空中力量仍領先,但中國在東亞空域可依托體系作戰抗衡。
四、核力量與戰略投送:美國全面壓制
美國:坐擁3750枚核彈頭(現役+庫存),三位一體投送能力(陸基民兵III、海基三叉戟、空射B61-12核彈)。
中國:約400枚核彈頭,主要依賴陸基東風導彈,海基巨浪-3和空射長劍-20數量有限。
美軍擁有800+海外基地,可在全球快速投送兵力;中國僅吉布提一個海外保障基地,戰略投送依賴少量運-20運輸機。
所以,美國核威懾和全球干預能力遠超中國。
五、俄媒觀點:中國強在"區域拒止",美國贏在"全球打擊"
俄媒認為,中美軍事對比不能簡單用"誰更強"概括:
中國優勢:近海防御(反艦彈道導彈、密集防空網)、陸軍規模、火炮火箭炮火力。
美國優勢:遠洋海軍、戰略空軍、核威懾、全球基地網絡。
關鍵差距:中國仍缺乏遠洋持續作戰能力和高端戰爭經驗,而美軍在實戰檢驗、聯合作戰體系上更成熟。
客觀來看,中美軍力差距在過去20年已大幅縮小,尤其在反介入/區域拒止(A2/AD)領域,中國已讓美軍不敢輕舉妄動。但在遠洋控制、戰略投送、核威懾等層面,美國仍保持代際優勢。
未來10年,隨著中國004航母、轟-20隱身轟炸機、新一代核潛艇的服役,中美軍事平衡可能進一步改變。但在此之前,"局部抗衡,全局追趕"仍是中國國防發展的主旋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