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 讀
近日(18日),一男子在房山區大石河四號橋附近水域溺水。盡管岸邊豎有“河道水深,請勿游泳”警示牌,仍有市民在溺水點旁邊逗留玩水,不遠處的橋墩下更是人聲鼎沸,不少家長帶著孩子玩得不亦樂乎,悲劇似乎沒有發生一樣。
1
入夏以來,已發生多起溺水悲劇
當天意外發生后,數名保安人員拉起警戒線,但仍不斷有市民繞過警戒線下水。一位圍觀路人無奈地說,“他們都看到剛才的救護車了,咋就不愿離開呢?”
7月19日下午,北京日報記者在另一處溺水事件發生地:門頭溝永定河軍莊大橋附近水域發現,溺水事件和分布密集的警示牌沒有影響市民的親水熱情。河岸邊,有人露營釣魚,河道內,男女老少在淺灘嬉戲玩樂,在沒過成年人胸口的深水區,幾個孩子脫離父母保護,正獨自戲水。
今年入夏以來,已有多起溺水悲劇發生。
7月12日,位于豐臺區的南苑森林濕地公園發生一起男子溺亡事件。然而,次日現場盡管有“請勿游泳”的提示牌,廣播也在循環提示市民切勿下水,但仍有個別人員趁保安不注意,執意下水游泳。(此前我們曾報道過:“糞湯兒我也愿意游!”北京一“網紅”河道發生溺水,封閉后仍有人下水…)
2
野外水域暗藏致命陷阱
每年夏季,都是溺水事件的高發期。
隨著氣溫攀升,野外下水游玩的人增多。部分人為圖一時清涼,脫離景區管理進行無安全保障的野泳,極易引發溺水等安全事故。 看似“溫柔無害”的野外水域暗藏7大致命陷阱!
暗流:卷入暗流中的人,會瞬間被沖到幾十米外。
淤泥:很多水域看似水位不深,但水底的底泥松軟,一旦踩入就像陷入沼澤,越陷越深,無法動彈。
地形:由于野外水下地形復雜,所以危險往往都是突如其來的,可能上一步水位剛到小腿,下一步就踏入了水底深淵。
漩渦:當水流遇到水底的低洼地形,就形成了吃人的漩渦。
水草:水性再好的人,若是被水草纏住也很難抽身。
尖銳雜物:水底的礁石等尖銳雜物會在不經意間刺破身體,而野外水域中的病菌也會通過傷口進入人體,造成致命危險。
抽水口:更可怕的是水庫的引水、提水等設備,一旦它們啟動,水中的人就會瞬間被抽水口吸走。
3
遭遇溺水如何自救?
放松身體向后仰,不要掙扎,防止下沉。人體可以產生浮力的肺部位于上半身,而身體的重心位于下半身。在身體沒有放松時,人會沉入水中。
將雙手舉過頭頂,這樣重心會向上移動,幫助身體仰躺在水面。抬起下巴,盡量讓口鼻露出水面,保證呼吸,同時大聲呼救。
注意周圍有沒有能幫助漂浮的物品,可將空塑料瓶等具有浮力的東西抱在身前,更有助于漂浮。
野外水域充滿危險
請遠離野游
正值暑假
轉發!分享給家中老人吧
內容來源:北京交通廣播綜合國家應急廣播、北京日報
北京事、天下事、身邊事,就關注"京城大峰峰"微信公眾號,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吧。歡迎轉發分享微信朋友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