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陳述所有內容皆有可靠信息來源贅述在文章結尾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急著出門的時候,被暴走團擋住過,又或者是想要去打球的時候,發現球場被用來跳廣場舞了?
這些事情都讓人十分的憤怒,但是大家卻無可奈何,因為對方都是老人,而最近暴走團遇上了灑水車,真的讓人憋著的一口氣釋放了出來。
暴走團遇上灑水車
這幾天網絡上有一個視頻火了,馬路正中間,幾十號大爺大媽排著雷打不動的方陣,邁著整齊的步伐,把四車道走出了閱兵的氣勢。
而這個時候,一輛灑水車晃晃悠悠地開過來,看到這個架勢,司機趕緊按了喇叭,沒想到隊伍沒一動不動。
他們似乎篤信,灑水車必然會為他們讓路,沒想到司機根本不慣著他們,司機繼續往前開,水也沒有關,一道白花花的水柱噴涌而出,大爺大媽們瞬間成了落湯雞。
這個視頻發到網絡上之后,一下子就炸了,視頻底下,沒有太多人關心大爺大ma們有沒有感冒,評論區幾乎一邊倒地為司機叫好,為什么?因為這股怨氣,憋太久了。
這不是一群老人和一輛灑水車的偶然遭遇,這是一場早就打響的、關于公共空間歸屬權的“戰爭”,戰場,就在我們每個人每天都要經過的馬路上。
之前就有過報道,救護車拉著警報,十萬火急地要沖向醫院,卻被前方“健身團”堵得動彈不得,車上的病人家屬心急如焚,醫生最后只能背著幾十斤的急救箱,在車流里徒步狂奔。
還有就是消防車出警,分秒必爭,卻被一群跳廣場舞的人攔住去路,人家舞興正濃,覺得你這“大家伙”應該繞著走,絲毫不理會那刺耳的警笛背后,可能是一個正在燃燒的家。
更憋屈的是那些一線交警,上前好言相勸,換來的卻是領頭大爺一句:“我在這條路上走了幾十年,你個小年輕憑什么管我?”
再多說兩句,對方直接掏出手機,說要投訴你“態度惡劣”,嚇得你只能站在原地,眼睜睜地看著他們“勝利”通過。
曾幾何時,人們看見制服,就像老鼠見了貓,會下意識地讓出一條道,現在,一些人仗著年紀,反倒把公共馬路當成了自家后院,想怎么用就怎么用,隨意得讓人心寒。
一條路被堵,堵的是所有人的心
很多人不理解,一輛車而已,繞一下不就行了?灑水車司機后來在網上叫苦:我那車里裝著三百多噸水,跟個移動的小水庫似的,你讓我怎么繞?急剎車都可能翻車,更別提在車流里玩漂移了。
司機還曝光了一件事情,在開動水槍之前,他提前五分鐘就開始按喇叭,嗓子都快按啞了,對方不僅不讓,隊伍里還有人往他車上扔礦泉水瓶。
這算什么?挑釁,司機也是個打工人,完不成城市的灑水任務要扣工資,他不可能為了這幾十個人,就更改整個城市的作業計劃,他沒這個權力,更沒這個義務。
這聲喇叭,鳴的是規則,這瓶礦泉水,砸的是道理,司機的無奈,其實是無數普通人的日常。
多少上班族,眼看公司就在馬路對面,綠燈亮了又滅,滅了又亮,就是因為路口被“暴走團”占領,愣是過不去,最后遲到罰款。
多少人晚上想在人行道上散散步,卻被密不透風的廣場舞隊伍逼得只能走到機動車道上,身后電動車“嗖”地一下擦身而過,嚇出一身冷汗,被堵住的,從來不只是一輛灑水車,而是每一個遵守規則的人,那顆本想平靜生活的心。
所以,當那道水柱噴出時,屏幕前的無數人仿佛找到了情緒的宣泄口,“干得漂亮!對付這種倚老賣老、蠻不講理的,講道理是沒用的,就得來點物理療法。”
“這哪是灑水車,這分明是正義的鐵拳,流動的執法儀!”甚至有人半開玩笑地在網上出主意:“以后再看見這種情況,不用報警了,直接打給環衛部門,就說這條路特別臟,急需灑水車過來深度清潔一下。”
這當然是氣話,但話里的那股子暢快和解氣,卻是真的,它說明,當溫和的勸導失靈時,人們多么渴望一種更直接、更有效的方式來匡扶秩序。
當然,也有圣母心泛濫的,擔心高壓水槍會傷到老人身體,很快就有人懟了回去:“他們把救護車堵在路上的時候,怎么沒想過車上的病人會不會有危險?他們占道健身的時候,怎么沒想過身后司機的安全?”
一位醫生的話說得更直白:搶救病人的黃金時間就那么幾分鐘,你把他堵在路上,等于間接在殺人,跟一條人命比起來,被水澆濕了衣服,算個屁大的事?話糙理不糙。
成年人的世界,每一個行為都有代價。你選擇了無視規則,就要有承擔后果的覺悟。
不是老人變壞了,是規矩變硬了
這件事的核心,說白了就兩個字:規矩,我們總念叨“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這話恰恰是這代老人年輕時最常掛在嘴邊的。
可為什么到了自己身上,規矩就成了一根可以隨意拉扯的橡皮筋?其實,也不能全怪他們。
在他們年輕的那個年代,馬路上車馬稀疏,別說在路中間走,就算躺下睡一覺,可能半天也等不來一輛車,那時候的“規矩”,是模糊的,是充滿人情味的,但如今時代變了。
今天的城市,車水馬龍,高峰期一條主干道一個小時能通過上千輛車,馬路不再是空曠的田野,而是高速運轉的動脈。
地上那一道道冰冷的白色實線,就是這個時代最不容商量的鐵律:各行其道,否則后果自負,不是老人變壞了,而是我們腳下的規矩,變得前所未有的堅硬和清晰。
有趣的是,據當地人說,灑水車事件后的第二天,那條曾經擁堵不堪的馬路,變得異常通暢,往日里人頭攢動的“暴走團”不見了蹤影,只有零星幾個遛狗的市民,老老實實地走在人行道上。
附近的公園里,倒是熱鬧了不少,晨練的人明顯多了起來,你看,有時候堵和疏,只差一瓢水的距離。
有規劃專家建議,多在河邊、公園里修建專用的健身步道,這當然是釜底抽薪的好辦法,既滿足了健身需求,也保障了交通安全,兩全其美。
被人尊重的前提是自重
尊重老人,是刻在我們文化骨子里的傳統,但任何尊重,都有一個前提,那就是自重。
你在公園里跳舞,哪怕動作再不協調,只要不影響他人,大家會為你鼓掌,你在人行道上散步,哪怕走得再慢,迎面而來的人也會主動為你讓路。
可一旦你把機動車道當成自家的舞池,把公共資源視為私人的囊中之物,那就別怪別人不客氣了,你的“長者”身份,不是可以無限透支的信用卡。
再回過頭看那段視頻,你會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細節,被水澆了一身的大爺大媽們,雖然手忙腳亂地躲閃,但臉上并沒有多少真正的憤怒,更多的是一種狼狽的錯愕。
他們心里,恐怕也隱約知道自己不占理,其中一位大媽,一邊抹著臉上的水,一邊咧著嘴笑,對同伴說:“下次看見灑水車,我們可得跑快點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