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派駐村第一書記和工作隊是加強黨在農村工作力量、打通政策落實“最后一公里”的有效舉措,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制度安排。駐村干部在鄉村各項事業發展的過程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自2015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大貧困村駐村工作力度的指導意見》,明確要求實現貧困村駐村工作全覆蓋開始,“駐村”這一制度已經走過十年歷程。2021年,組織部門、農業農村部門結合實際進一步完善了駐村第一書記制度,明確了駐村第一書記的職責和任務。這一制度的歷史演變,反映了黨和國家對農村工作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也體現了農村基層治理方式的創新性發展。
從脫貧攻堅期至今,各派出單位持續選優派強,盡銳出戰,培育出了一支駐村幫扶“生力軍”。這支“生力軍”是資源整合者,他們可以協調派出單位資源和村莊需求,引入社會投資主體,推動村莊可持續發展;這支“生力軍”是制度銜接者,他們可以將各級政策與村情、村治傳統相結合,既是國家政策落實的推動者,又是村莊內生發展的催化者;這支“生力軍”是賦能支持者,他們與村“兩委”協作共生,“幫辦不代替”,“到位不越位”,在對接資源、發展產業、推進治理的同時,他們也是群眾的貼心人、群眾的托舉者。
數據顯示,目前全國有50多萬名駐村第一書記和工作隊隊員扎根一線,為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揮灑著辛勤的汗水。
在貴州省安順市經開區,何孝友將10余年的駐村經歷轉化為開展駐村工作的“法寶”,開出了鄉村治理好用、管用的“土方子”;在河北省張家口市懷安縣,董海軍以“一切為了鄉親們”的信念,將藏于深山的村子變成了產業興旺的熱土;在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甘洛縣,向丹積極發揮派駐單位優勢,以黨建引領為抓手,讓黨旗飄揚在基層一線,繪就出了彝鄉新圖景;在吉林省吉林市永吉縣,馬小涵帶著鄉親們開直播、搞電商,在云端為鄉親們架起了一座致富橋。
在成為駐村干部之前,他們身份各異,有的是機關單位的干部,有的是高校里的教師,有的是央企國企里的職工……在相同的信仰與使命下,他們齊聚鄉村熱土。從此,他們成了“微信步數榜”榜首斷崖式領先的人,成了上身整潔腳下卻沾滿泥土最具“反差感”的人,成了將普通話與方言融合得最沒有違和感的人。
駐村,扎根一方熱土,更是駐在萬民之心,駐村干部們以赤子之心踐行著這句承諾,將腳印留在田埂,把熱愛灑進大地,將溫情揉進炊煙,用實際行動書寫著動人的篇章。
來源:《中國鄉村振興》雜志2025年第14期
總監制:姚卜成
監 制:韓世雄
編 輯:張瓊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