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武陵山腹地,仲夏的酉陽縣天館鄉杉坪村玉米金黃,豐收在望。與此同時,駐村第一書記孔宇用兩年任期開展的《禮贊人民——為杉坪造像》行動也迎來了“收獲季”。這位重慶市委辦公廳幫扶集團派駐的“畫家書記”用70幅水彩肖像記錄該村典型人物,留下一份飽含深情的“鄉村振興記憶”。
《禮贊人民——為杉坪造像》行動中孔宇所畫村民畫像。
畫筆叩心門:建構干群連心橋
7月14日上午,杉坪村便民服務中心大廳里,孔宇仔細擦拭著剛裝裱完成的水彩畫框。這些作品描繪了村中老支書、老黨員、致富能手等典型人物,是他兩年駐村生涯的深情總結。趕集的村民陸續駐足,村民勾順勇第一個認領畫作,連連贊嘆:“嚯,還真像!跟街上照相館拍的照片一個樣兒!謝謝孔書記,這幅畫我一定好好珍藏。”
時間回溯至2022年,初來乍到的大學教師孔宇曾面臨“水土不服”。“城里來的書記能懂農村嗎?”村民的疑慮與他的忐忑交織在一起。為打破隔閡,孔宇挎上畫具、拎著糧油走進農戶家,邊嘮家常邊創作肖像。“家里幾口人?”“對村里發展有啥建議?”畫筆沙沙作響間,村民們的肖像逐漸成形,而“畫像書記”的稱呼也在村里傳開。
孔宇(右)為村民畫像。
實干“硬核”破難題:解渴工程贏民心
喀斯特地貌導致的季節性缺水是杉坪村的“老大難”,前任村支書勾心明來認領畫像時回憶,2023年6月孔宇走訪后,當即決定啃下這塊“硬骨頭”。經過多方協調爭取,次年1月成功爭取到285萬元資金,建成飲水工程,徹底解決了120余戶村民的季節性缺水問題。
“孔書記給我印象最深的一點,就是肯辦實事。”勾心明握著肖像畫感慨,“季節性缺水就建水池、鋪水管,產業發展缺路就新建產業路。兩年里,孔書記為村里的發展解決了不少難題,他的辛苦付出,大伙都有目共睹。”
孔宇(右)與村民合影。
村民暖心告別:藝術畫像承載真情
當日中午,孔宇專程為85歲的退休村干部劉正福送畫上門。檐下光影斑駁,畫中老人神采奕奕。凝視許久,劉正福輕聲嘆道:“活了一輩子,頭回有人給我畫像。孔書記,常回來看看啊!”
孔宇所畫的村民畫像。
從大學講堂到田間地頭,孔宇用畫筆記錄鄉村振興中的鮮活面孔,更用行動詮釋“駐村干部”的使命。扎實走好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讓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這70幅肖像既是個人藝術實踐的結晶,更是新時代干群關系的生動注腳。
上游新聞 譚柯 實習生 吳詩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