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chinatimes.net.cn)記者張智 北京報道
一通惠天下,萬里尚為鄰。在過去一年中,平均每天約有1.8億人次跨區域出行、每天運送1.6億噸貨物、每天攬收4.78億件快遞。
這讓國際也為之側目的“中國速度”,背后離不開我國交通網絡的高速發展。
7月21日,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交通運輸部部長劉偉表示,截至2024年底,我國鐵路營業里程達到16.2萬公里,比“十三五”末增加了約1.6萬公里,其中高鐵增加了1萬公里;公路總里程達到549萬公里,增加了約29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增加了3萬公里;港口萬噸級以上泊位2971個,增加了379個;城市軌道交通運營里程約1.1萬公里、居世界首位,城市公交運營線路總長度達到175萬公里,比“十三五”末分別增加了48.5%、18.3%。
“十四五”前4年交通固定資產投資達到15.2萬億元,同比增長了23.3%。這樣投入保障了我國“物暢其流”,其中,鐵路、水路貨物周轉量分別比“十三五”末增加17.5%和33.6%,港口集裝箱鐵水聯運量年均增速約15%。2024年,全社會物流成本節約超過4000億元,其中交通運輸成本降低了約2800億元。
“總的看,這五年我國交通運輸事業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實現了突破性進展,‘6軸7廊8通道’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主骨架建成率超過90%,交通運輸綜合能力、服務品質、運行效率大幅提升,‘人享其行、物暢其流’的美好愿景正在加快實現。”劉偉表示。
中國速度名片進一步擦亮
劉偉表示,“十四五”時期,交通運輸行業以統籌融合為導向,著力補短板、重銜接、優網絡、提效能,加快構建以鐵路為主干,以公路為基礎,水運、民航比較優勢充分發揮的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
其中,“十四五”規劃確定的17項主要指標中,高速公路建成里程、城市軌道交通運營里程、沿海港口重要港區鐵路進港率、建制村快遞服務通達率、重點領域北斗系統應用率、城市新能源公交車輛占比6項指標已經于2024年提前完成,高速鐵路營業里程、樞紐機場軌道交通接入率等11項指標年底前將全部完成。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高鐵、中國路、中國橋、中國港、中國快遞等“中國名片”更加亮麗。
國鐵集團相關負責人告訴《華夏時報》記者,根據2016版國家《中長期鐵路網規劃》,“八縱八橫”高鐵規劃進展順利。截至今年6月底,“八縱八橫”主通道已建成投產約81.5%;開工在建規模約14%。其中,北京至上海的京滬通道、北京至哈爾濱和北京至香港(澳門)的京哈—京港澳通道、青島至銀川的青銀通道、連云港至烏魯木齊的陸橋通道、上海至昆明的滬昆通道、廣州至昆明的廣昆通道等已實現貫通,京港臺高鐵通道豐臺至雄安段、呼南高鐵通道宜昌至常德段等區段正在開展前期工作。
一個亮點是,當前,“全球最快”高鐵CR450動車組已經亮相。
中車長客軌道公司高級主任設計師、CR450BF平臺設計經理哈大雷告訴《華夏時報》記者,CR450BF動車組整體采用了極簡的設計理念,以最簡潔的線條實現最優的性能,體現了科技之美、工業之美。
“CR450BF動車組有四個顯著的代際特征,一是速度更高,它的運營速度達到了400公里每小時,最高的實驗速度超過450公里每小時;二是它更加安全,400公里速度下的制動距離小于6500米,這和既有復興號350公里時候的性能是基本相當的;三是更加節能,通過空氣動力學性能設計,加上永磁系統,整車的能耗降低了24%;四是更加舒適,通過對不同的噪聲源和噪聲的傳遞結構進行定制化的降噪方案解決,實現了整車在400公里運行時車內的噪聲水平和既有復興號350公里運行時的性能水平基本相當。目前我們整車也是經過了一系列的實驗和考核,各項性能指標達到了我們預期的目標。”哈大雷表示。
不僅是高鐵。當前,我國自動駕駛、智能航運、智慧物流蓬勃發展,無人機、無人車、無人船正在加快推廣應用。
劉偉表示,“十五五”規劃中,將進一步加快推進交通運輸一體化融合、安全化提升、智慧化升級、綠色化轉型,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提供堅強有力的交通運輸保障。
以交通和國際“牽手”
當前,我國面向全球的交通互聯互通格局正在加快構建。
近年來,中國鐵路運用先進成熟技術裝備和運營經驗,幫助共建國家在較短時間內實現了“鐵路夢”“高鐵夢”,極大提升了鐵路基礎設施現代化水平。
“比如,基于復興號技術平臺,研制的雅萬高鐵高速列車2023年10月在印尼雅萬高鐵投用,匈塞鐵路高速列車2024年6月在塞爾維亞首次亮相,為世界鐵路發展提供了中國方案、中國技術、中國智慧;中國鐵路客票系統成套技術適應海外項目需求,進行成果改造,成功應用于雅萬高鐵、匈塞鐵路,成為中國高速鐵路走出去的核心組成部分,提升項目所在國民眾購票體驗,為實現高水平對外開放、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上述國鐵集團負責人表示。
不僅如此,當前,“六廊六路多國多港”的互聯互通架構已經基本形成,為區域經濟發展注入了活力。中老鐵路、中俄黑河公路橋、秘魯錢凱港建成投運,中吉烏鐵路啟動建設,中歐班列累計開行超過11萬列,西部陸海新通道海鐵聯運班列年度開行近萬列,中歐跨里海直達快運正式開通,疊加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深入推進,海南自由貿易港航空航運政策創新突破,交通國際合作“朋友圈”越來越大。
“目前,我們已經累計對外簽署了270多份雙多邊合作協定或者文件,涵蓋了鐵路、道路運輸、海運、航空運輸、郵政等各個領域。中歐班列通達歐洲的229個城市、亞洲100多個城市。‘空中絲綢之路’不斷拓展,通航境外83個國家213個城市。我國車輛首次以公路直達運輸的方式跨越里海、抵達歐洲。‘絲路海運’國際航線網絡遍及全球,我國海運連接度已經連續19年保持世界第一。”劉偉表示。
下一步,我國將堅持與世界相交、與時代相通,持續提升全球交通互聯互通水平,推動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走深走實。
責任編輯:徐蕓茜 主編:公培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