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国产精品欲av蜜臀,可以直接免费观看的AV网站,gogogo高清免费完整版,啊灬啊灬啊灬免费毛片

網易首頁 > 網易號 > 正文 申請入駐

特色產業促增收,齊心協力“一起拼”!《中國民族報》點贊昭通

0
分享至




7月22日,《中國民族報》刊發稿件,從昭通永善縣枇杷產業發展切入,點贊昭通市加快發展蘋果、天麻、竹產業、馬鈴薯等六大高原特色農業,因地制宜做好“科技賦農”和“土特產”增值大文章,推動昭通從傳統農業大市邁向新型農業強市;以理世集團、云南串頭食品有限公司等為例,點贊昭通本地企業帶動越來越多的群眾實現家門口就業、創業,在推進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創建中,讓大家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和幸福。


《中國民族報》7月22日第4版


特色產業路上,齊心協力“一起拼”

——深入推進“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創建的昭通實踐系列報道之二

在今年4月舉辦的第五屆“烏蒙金沙·佳果天成”枇杷季推介系列活動上,數千名游客和群眾齊聚云南省昭通市永善縣碼口鎮中壩枇杷種植示范園廣場,共享一場集美食、運動、文藝于一體的枇杷主題文化盛宴。歡快的演出場景與碩果累累的枇杷園相輝映,共同繪就一幅鄉村振興的和美畫卷。


永善枇杷豐收了,果農們在銷售點分揀打包。 孫文振攝

闊步小康繪新景,鄉村振興再出發。永善縣枇杷產業的發展,只是昭通市特色產業的一個縮影。“我們始終把群眾增收作為頭等大事,扎實做好‘產、城、人’文章,努力交出一張以特色產業發展助力各族群眾致富的優異答卷。”昭通市委統戰部副部長、市民宗局局長楊廷光說。

黨建引領,種好“致富果”

5月的金沙江畔,正是一番豐收好景。走進永善縣黃華鎮金寨村萬畝枇杷園,金燦燦的枇杷綴滿枝頭,隨處可見果農采摘的繁忙景象。

“我家種了16畝枇杷,今年又是大豐收。這幾天一直找人幫忙摘果,每天都要摘1000多斤。”金寨村致富帶頭人、61歲的果農萬先江樂呵呵地說。

一大早,果農張高勇、陳發美夫婦就到果園采摘枇杷。他家是當地知名的枇杷標準化種植示范戶,20畝枇杷年收入可達20萬元。“枇杷成為‘致富果’,要感謝黨和政府的好政策。今年果子賣得好,還要感謝縣委、縣政府的大力宣傳。”張高勇激動地說,“最牛的是,‘永善枇杷’廣告今年五一做到了上海東方明珠塔。”

從果園到村道的數百米山間小路上,果農們騎著摩托車運送枇杷的身影不時穿梭而過。“我們鎮已建成10個枇杷示范園,種植面積達2.2萬畝。隨著物流中心建設的推進、卡哈洛金沙江大橋的貫通,永善枇杷可以直接進入川渝市場。”黃華鎮副鎮長羅健說。

黃華鎮枇杷示范園的發展,正是永善縣枇杷產業蓬勃發展的一個縮影。永善縣枇杷種植歷史悠久,碼口鎮碼口社區中壩村的“枇杷王”古樹,樹齡超過300年。早在1999年,永善縣就開始推廣種植“大五星”枇杷。

“依托金沙江干熱河谷資源稟賦,我縣全力打造枇杷‘一業精’產業。目前,全縣共種植枇杷10萬畝,掛果面積6萬畝,年產值達7.2億元。‘永善枇杷’獲得國家地理標志認證,入選全國名特優新農特產品。”永善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李連華說。

為落實好產業幫扶政策,做好“土特產”文章,永善縣抓住國家科技特派團幫扶機遇,組建“曾云流枇杷專家工作站”,制定完善枇杷管護月歷、栽培技術規程,推廣普及標準化技術。

“錨定‘全國枇杷第一縣’目標,我們堅持黨建引領,不斷調整產業結構,強化技術服務,扶持培育龍頭企業,發動群眾規范化種植,集中連片高標準建成4個萬畝枇杷連片基地和6個千畝枇杷示范園。”李連華說,全縣大力扶持枇杷種植大戶,培育枇杷管護隊伍,組織開展“善果工匠”枇杷生產技術技能比賽,推動枇杷產業高質量發展。

昭通市被譽為“中國高原蘋果之城”。作為全市重點打造的“十大農業項目”之一,昭通蘋果種植面積近100萬畝,綜合產值達150億元。2022年,昭通蘋果入選農業農村部農業品牌精品培育計劃。2023年,昭通超越基地被認定為國家現代農業全產業鏈標準化示范基地。2024年4月,昭通蘋果隨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進入空間站,成為航天員太空保供水果。如今,“昭陽紅”“沁果昭紅”“滿園鮮”等成為全國知名蘋果品牌。

“我們制訂了5A級質量標準體系,打造了‘七統一全產業鏈’模式,推動‘昭陽紅’走向全國。”昭通超越農業有限公司職工張星葉介紹,作為國家級農業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基地,公司不僅在產業上樹立標桿,在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創建中也爭當標兵。

2024年,昭通市蘋果、天麻、竹產業、馬鈴薯等六大高原特色農業綜合產值達978億元,是國家和云南省大力倡導的綠色富民產業。今年1月,昭通市委五屆九次全會提出,要始終堅持把農業作為經濟發展的“一號工程”,以高端化、品牌化、市場化為主攻方向,因地制宜做好“科技賦農”和“土特產”增值大文章,推動昭通從傳統農業大市邁向新型農業強市。

示范創建,共圓“致富夢”

今年3月,一項顛覆性的糧食加工技術——“土豆米”在昭通市巧家縣落地投入生產,許多家庭當作蔬菜的馬鈴薯搖身一變成為主食,為我國馬鈴薯產業發展帶來全新突破。

昭通是我國馬鈴薯種植的重要基地,被譽為“世界馬鈴薯高原種薯之都”。全市近110萬戶、400萬人從事馬鈴薯種植,占總人口的65%。“土豆米”不僅是科技創新的成果,更是帶動地方經濟發展的新機遇。

而在云南理世實業集團(以下簡稱“理世集團”)現代化的鮮切薯片生產線上,一顆顆昭通本土黃皮黃心馬鈴薯經過漂洗、切片、智能光選、油炸等工序,變成一片片鮮香酥脆的薯片,進入千家萬戶……

理世集團成立于1996年。29年來,集團員工由初期的35人發展到如今的近千名,成為一個涵蓋17個民族的大家庭。

為了讓企業成為各族員工的“第二家庭”,理世集團將民族團結進步創建融入發展全過程,以創建工作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我們不斷優化宣教方式、創新教培模式,將‘鑄牢’教育融入員工日常工作和生活,講好企業團結故事,引導員工不斷增強‘五個認同’。”理世集團副總裁劉元省說。

35歲的職工馬淑蓉在理世集團工作了10年,實現了在家門口就業,照顧老人、接送孩子都不耽誤。“我在這里最深的感觸就是:各民族員工親如一家,誰家有事了,大家都會主動幫忙。”她說。

近年來,理世集團董事長李斌先后被評為“全國農村青年創業致富帶頭人”“云南省社會扶貧模范”“云南省優秀民營企業家”,2024年9月被黨中央、國務院授予“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個人”稱號。

“我在這里工作了18年,見證了集團的發展,也與它共同成長。”全國勞動模范、理世集團生產一線班長撒海燕說。今年4月28日,她赴北京參加了慶祝中華全國總工會成立100周年暨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當我在人民大會堂現場聆聽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時,真是感慨萬千。我要帶動各族員工齊心協力一起拼,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再創佳績!”撒海燕胸前的黨徽熠熠生輝。

“一把小肉串,百億大產業。”昭通市高位推進“小肉串產業”發展,使聲名鵲起的“小肉串”成為綜合產值突破100億元的大產業。成立于2019年的云南串頭食品有限公司,便是其中發展勢頭強勁的市級重點龍頭企業之一。

“我在公司工作了4年多,從切肉工成長為車間主任,月收入五六千元。”36歲的馬關英曾在浙江電子廠打工多年,家鄉特色產業發展得越來越好,讓她有機會在家門口實現就業。

“我們公司成立的初衷,就是希望從源頭上解決小肉串的原材料品質和穿制問題,讓燒烤老板放心,讓消費者安心。”串頭公司董事長陳俊林說,公司現有員工100多人,年生產肉串超5000萬串,產能達2000多萬元。

“特色產業的發展,帶動越來越多的群眾實現家門口就業、創業。我們更要不懈地努力,為各族群眾提供精心、貼心、暖心的服務,在推進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創建中,讓大家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和幸福。”楊廷光說。

來源/中國民族報 記者 孫文振

終審/胡華玉 編審/保進 劉玉 校對/馬思 編輯/何淑倩格

投稿/ ztsxwzx@126.com


轉載請注明來自 “微昭通” 官方微信公眾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微昭通 incentive-icons
微昭通
昭通市委宣傳部政務號
11939文章數 2551關注度
往期回顧 全部

專題推薦

洞天福地 花海畢節 山水饋贈里的“詩與遠方

無障礙瀏覽 進入關懷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万源市| 蒙城县| 扶绥县| 延吉市| 信丰县| 南汇区| 岳池县| 交城县| 民勤县| 青田县| 诸城市| 四子王旗| 淮安市| 徐闻县| 谷城县| 竹溪县| 安庆市| 灵石县| 尉犁县| 荔波县| 通城县| 商都县| 如东县| 日土县| 紫金县| 克什克腾旗| 伊宁县| 若羌县| 昆山市| 青川县| 合肥市| 天等县| 丹阳市| 资兴市| 辽宁省| 昌宁县| 顺昌县| 阿勒泰市| 象山县| 泾川县| 北京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