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嶺大地的阡陌田野間,有位與馬鈴薯打了三十多年交道的“馬鈴薯大王”:他用一粒種薯叩開產業富民之門,以全鏈思維破解農產品增值難題,在紅土地上書寫著從“土里刨食”到“鏈上生金”的振興故事,他就是云南泵龍馬鈴薯種植有限公司董事長胡榮海。
一粒好種,千粒好糧,胡榮海深知種源是產業根基。他引入智能物聯網技術建成1萬平方米脫毒種薯繁育溫室,年生產脫毒原原種超1千萬粒,一級種薯上萬噸,滿足1.5萬戶農戶用種需求;推廣小春馬鈴薯高產栽培等技術35.32萬畝,實現化肥使用量減少20%,構建起“脫毒繁育——綠色種植——循環利用”的產業閉環。在他的帶領下,公司獲批為2023年國家救災備荒種子生產儲備單位,承儲優質種薯10萬公斤,使“泵龍種薯”成為云南主產區的“放心種”。
面對馬鈴薯鮮銷附加值低的困局,胡榮海按下精深加工“快進鍵”。他引進4條現代化生產線,構建起速凍薯條、營養薯泥等全產業鏈,年加工能力達5萬噸,年產值預計2.2億元。這個曾背著土豆跑市場的漢子,如今讓云南馬鈴薯走進北上廣商超,更帶領“泵龍”品牌連續三屆摘得“昆明10大名菜”、斬獲云南“10大名菜”,企業躋身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省級龍頭企業行列。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胡榮海創新“黨建+公司+農戶”模式,在種植、加工環節年均用工1.2萬人次,脫貧戶占比40%;推行“五包”幫扶機制,為543戶脫貧戶、608戶殘疾戶提供種薯和技術,戶年均增收8000元。從免費提供138噸脫毒種薯到舉辦20期技術培訓,從捐款80.9萬元建基地到累計分紅90萬元壯大村集體經濟,他用“訂單農業”、“土地流轉”等組合拳,讓2萬余名鄉親捧穩“洋芋飯碗”。
三十載風雨兼程,胡榮海以27項專利、9項種植標準的技術積累,將“小土豆”做成大產業,用“助殘扶弱”、“捐資助學”的赤子情懷,在鄉村振興畫卷上刻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來 源:云嶺職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