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藍字| 關注我們
盛夏七月,雨城區草壩鎮頂峰村的千畝“六月雪梨”又迎來豐收季。果園里,沉甸甸的梨子壓彎枝頭,農戶們忙著采摘、分裝,電商直播間訂單不斷,郵政快遞車穿梭往返……這顆年產值約400萬元的“金果果”,早已成為帶動全村增收致富的支柱產業,種植戶銷售額最高可達20萬元。
“梨渦深、水分足” 好梨不愁賣
7月21日一大早,農戶羅傳芬就帶著籃子走進梨園。她輕托起一個套著紙袋的雪梨,撕開袋子,表皮光滑、果形飽滿的梨子露了出來。
“梨渦深、個頭勻稱的最甜?!绷_傳芬咬了一口梨后說道,“你看,汁水一直往外冒!”
農戶羅傳芬種植的六月雪梨喜獲豐收
羅傳芬家種了約5畝六月雪梨,每年產出1萬多斤“標準果”,市場價穩定在5元/斤。
“全是回頭客!6月就有人在微信上問我‘梨啥時候熟’。”羅傳芬邊說邊利落地將梨子裝好,“目前預定的都有2000斤左右?!?/p>
“今年日照充足,更適宜果子糖分積累,梨子更甜!”頂峰村黨委書記張成平站在果園高處,望著連片的梨樹感慨。
2005年,村里從龍泉驛引進“六月雪梨”,依托退耕還林和以工代賑政策試種500余畝。2007年首次試果,“皮薄肉嫩、化渣多汁”的“六月雪梨”一度走紅,一場采摘節更讓口碑傳遍雅安。
2012年,村里成立六月雪梨種植專業合作社。141戶村民加入合作社抱團發展,670畝果園統一管護、定價,合作社收購量占全村一半以上。
頂峰村黨委書記張成平
張成平介紹道,合作社沒有吸納外來資金,全部由村民自主種植經營,最大化保障了村民收入!同時,再通過分級包裝和“線上+線下”相結合的銷售模式,讓頂峰村的雪梨在市場上贏得良好口碑,備受消費者青睞,一上市就供不應求。
“多年來,川農專家教技術,一攬子幫扶政策,合作社包銷路,村民越干越有勁!”張成平掰著指頭算賬:如今全村種植戶超80戶,面積達1100余畝,今年預計產量超100萬斤,產值約400萬元。普通農戶種植年收入達7萬-8萬元,大戶能超20萬元。
“直播火、銷路廣” 鮮果走四方
為拓寬銷路,村里在2024年建起了電商直播間。19歲的大學生王翼松暑假返鄉后,幫著村里的帶貨主播馬存躍一起直播賣梨。
王翼松(右)協助直播賣六月雪梨
“我們頂峰村的六月雪梨,皮薄肉嫩、汁水充足,咬一口甜到心里!”直播間里,王翼松正熱情地向網友介紹著。鏡頭前,他熟練地切開一個雪梨,晶瑩的汁水立刻順著果肉流下,屏幕上飄出一片“想吃”的刷屏彈幕。
“今天下午要發走50多件,還有好多訂單我們都還在統計。”頂峰村黨委副書記裴成霞一邊說一邊快速記錄著訂單數據,“最遠的有發到西藏、廣州、上海的,很多都是回頭客,說我們梨子比超市買的更新鮮、更甜。”
“通過直播間,讓更多人知道我家鄉的寶藏雪梨,這個暑假太有意義了?!蓖跻硭烧f道。
包裝待發貨的六月雪梨
據介紹,為了確保新鮮度,頂峰村和中國郵政達成合作,實現“當天采摘、當天發貨”。早上摘下的梨子,經過分揀、包裝后,下午就能搭上快遞車,最快48小時,顧客就能品嘗到這份來自頂峰村的雪梨甜蜜。
談及未來,張成平眼中閃爍著希望的光芒:“我們要讓雪梨的品質更上一層樓,同時大力發展農旅融合產業!”據了解,村里計劃引入企業開發農旅觀光項目,讓雪梨產業“接二連三”。他熱情邀請大家來頂峰村,嘗一口自然熟的“六月雪”,看看鄉村振興的真實模樣!
▌記者:王海、胡月/文 田洋(見習)/圖 姜袁罡(見習)/視頻
▌編輯:彭勇
▌校對:鄭膠
▌責編:陳澤睿
▌審核:徐召紅
掃一掃下方二維碼 ,了解更多有關雨城的信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