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衛星圖像曝光的殲-20部署動向,遠比表面上的裝備更新更值得玩味。當云南“呂梁”這個名不見經傳的空軍基地突然進駐第五代戰機,美軍在南海的作戰推演恐怕要連夜修改方案。
這里距離海南核潛艇基地僅一步之遙,卻又能像一把尖刀直插馬六甲咽喉——中國空軍正在下一盤立體化的戰略圍棋。
(圖1)
把最先進的隱身戰機放在南部戰區絕非偶然。相比此前駐防的殲-10C,殲-20(圖1)的作戰半徑直接畫出了一個1500公里的威懾圈,這個數字剛好覆蓋南海爭議海域全境。
更致命的是其隱身性能與新型有源相控陣雷達的組合,在預警機支持下,完全可以在美軍艦載機作戰半徑外發起獵殺。
要知道美軍F-35C目前部署在"羅斯福"號航母上,其實際有效作戰半徑受限于艦載機出勤率,在南海這個特定戰場反而成了"短腿將軍"。這種非對稱優勢讓中國首次在南海空域獲得了局部技術代差。
云南基地的選址堪稱教科書級的戰略落子。向東可以馳援臺海,向東南能扼守巴士海峽這個美軍馳援臺海的必經之路,向南則直接威脅馬六甲這個"亞太血管"。
更微妙的是,這里與海南龍坡基地構成犄角之勢——前者負責外圍防空,后者庇護著中國二次核反擊的核心力量。
(圖2)
這種布局暴露出解放軍真實的戰略焦慮:在核潛艇(圖2)技術尚未追平美軍的情況下,必須用空中力量構筑"金鐘罩"。去年美軍"康涅狄格"號核潛艇在南海撞山事件已經證明,即便是最先進的水下力量也需要空中掩護。
殲-20產能的爆炸式增長才是真正令五角大樓夜不能寐的硬消息。迅猛的交付速度,意味著到2026年時,中國擁有的殲-20數量,可能超過美軍現役F-22和F-35A的總和。
更可怕的是其"高低搭配"的實戰思維:用殲-20撕開防線,殲-10C后續清掃,這種組合拳效費比遠超美軍F-22+F-35的奢侈配置。北京附近第2航空旅同期換裝的消息,暴露出解放軍正在打造"南北雙拳"的進攻性部署,徹底打破了過去"重北輕南"的防御態勢。
WS-15發動機的即將列裝,可能成為壓垮美軍技術優勢的最后一根稻草。這款能讓殲-20實現2馬赫超巡的"中國心",不僅解決了長期詬病的"腿短"問題,其澎湃動力更可能催生激光武器等下一代裝備。
(圖3)
反觀美國空軍今年砍掉F-35發動機升級計劃(圖3)的短視行為,暴露出其軍工復合體已陷入創新乏力困境。
當中國用"小步快跑"迭代技術時,美軍卻把賭注全壓在尚未現身的六代機上,這種戰略誤判像極了當年蘇聯沉迷"米格-25"而忽視體系化建設的覆轍。
南海的博弈本質是體系對抗的試驗場。殲-20的南遷絕非簡單的裝備輪換,而是中國"反介入/區域拒止"戰略的關鍵拼圖。
配合日益成熟的東風-21D反艦彈道導彈和量子雷達技術,解放軍正在編織一張覆蓋海空天的立體獵殺網。美軍"分布式作戰"概念尚未成型,中國已用實戰部署給出了強硬回應——在距離中國大陸2000公里的范圍內,任何移動目標都將暴露在多重火力打擊之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