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中國的J-10、J-20在研發中都有過配套發動機進度落后而不得不使用其它型號頂替進行試飛定型的不堪過往。彼時的美國財大氣粗,實力強大,光是高精尖的軍用推力發動機就有一系列貨架型號可供選用。但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如今情況已經逆轉!
由于美國下一代自適應發動機現已推遲兩年,這讓人懷疑F-47能否在不付出高昂妥協代價的情況下按期首飛。美國空軍第六代戰斗機——隸屬于“下一代空中優勢”(NGAD)計劃、編號為F-47的戰機,可能會在未配備其原定發動機——“下一代自適應推進”(NGAP)系統的情況下升空。由于供應鏈中斷,NGAP的研發已延誤兩年,使得原型機的就緒時間從2027年末推遲至2030年第二季度。這意味著什么呢?這意味著特朗普在發布會上信誓旦旦的可以在任期內實現首飛的承諾這才過了幾個月就宣告落滅!
美國空軍發言人在給媒體的聲明中證實了這一延誤,并將其歸因于采購和供應問題。然而,發動機制造商通用電氣則稱研發仍按計劃進行,甚至有可能加速。不過相關媒體指出,這一聲明可能更多是企業立場的體現,而非真實情況的透明披露。
盡管有這些保證,但預算文件卻呈現出不同的景象。2026年,NGAP計劃的資金將為3.303億美元,較2025年的4.399億美元大幅減少1億美元。美國空軍將削減原因歸結為項目正從設計和原型制作階段過渡到系統改進及生產準備階段。但這看起來仍像是國防部在想方設法優化開支。
尤其是考慮到近期E-7“楔尾”預警機、“自由升降機”等機密項目被取消,以及海軍下一代戰斗機F/A-XX的研發受阻,此次預算削減讓人質疑美國國防部的戰略重點是否發生了轉變。這也讓人猜測,資金約束或許是NGAP延誤的部分原因。
像NGAP這樣的自適應發動機采用了變循環技術,能夠實時在省油巡航模式和高推力作戰模式之間切換。與傳統渦扇發動機不同,這些發動機可以動態調整涵道比,既增加了航程,又提升了性能——對于在復雜對抗環境中作戰的第六代空中優勢戰斗機而言,這兩項都是關鍵特性。
雖然自適應發動機最初設想為可適配多種戰斗機平臺,但它主要是為NGAD項目(即F-47)設計的。然而,國防部仍期望該戰機在未來四年內實現首飛。
如今,這一激進的時間表與發動機的可用時間產生了沖突。一種權宜之計可能是使用現有發動機,就像俄羅斯的Su-57和土耳其的KAAN那樣。但這種臨時方案會帶來技術妥協、集成風險以及未來的升級成本,尤其是如果該戰機是為NGAP的變循環能力而優化設計的話。
NGAP計劃預計將于2032年完成,但原型機的延誤可能會進一步推遲這一日期——這將對本就面臨挑戰的項目造成影響。與此同時,國際競爭對手并未放慢腳步。英國、意大利和日本聯合研發的“全球空中作戰計劃”(GCAP,即“暴風雨”)戰斗機計劃在2030年實現首飛,有可能在未來幾年內搶先于美國獲得下一代空中優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