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很多人對陳賡并不熟悉,但他的足跡可是跨越了北伐、長征、抗日、解放、抗美援朝五大戰爭時期,是一位名副其實的虎將。
按照一般情況,陳賡的身體素質必定是極其好的,但讓人想不到的是,陳賡竟然在58歲時就離開了。
也許有些人會下意識想象這里面會不會有什么陰謀論,畢竟就連徐向前都有兩點想不通,但說到底,大概是陳賡真的把自己的一生和滿身血肉都獻給國家吧。
生病也不忘人民
憑借早年立下的赫赫戰功,陳賡本可以安然度過后半生的日子,但他的心中始終沒有忘記人民,哪怕是在去世的前兩年,在自己的身體已經快要達到臨界值時,他還是不忘群眾。
1960年,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陳賡感覺自己的身體有所好轉,他并沒有安然享受,而是趁著這段時間,決定回家鄉視察一番。
可能很多人看到這里會認為,陳賡是想風風光光回家鄉,畢竟在外拼搏的人,誰不想風光無限回到家鄉呢?但陳賡當時心中只有一個想法,那就是發展家鄉的經濟。
因為那一年全國的經濟情況都不太好,陳賡心中也始終想著家鄉的人民,他想用自己的力量看看能不能為家鄉做點什么。
于是說走就走,陳賡拖著自己剛剛有點好轉的身體就往家鄉出發,但他并沒看到想象中窮苦的場面,反而是一大桌的大魚大肉。
陳賡能夠歷經幾大戰事還能活下來,靠的不僅僅是武力,還有細微到極致的觀察力,當他看到滿桌的大魚大肉后,他頓時就明白發生了什么。
因為站在一桌美食旁邊的鄉親們,一個個都是面黃肌瘦的,這個場面一看就是,有人為了招待陳賡刻意準備的。
而陳賡從來都不喜歡這些弄虛作假的,于是他二話不說就去看鄉親們的米缸和存糧,結果什么都沒有,這時候縣委的負責人眼看藏不住了,就站出來說了實話。
原來他們是聽說陳賡要回到家鄉視察,考慮到陳賡的身體情況,這才準備了一桌美食。
其實陳賡聽到這些,他也能理解對方的想法,但這種弄虛作假的手法他不能接受,如果鄉親們都沒米吃,他活得再健康,吃得再好也不會開心的。
經過一番交流溝通,縣委同志們也向陳賡說了下家鄉的基本情況,俗話說有問題就解決問題,陳賡回到北京后,沒有一刻停歇,就再次拖著生病的身體親自下到了部隊。
陳賡把一些已經退役的物資讓人送到家鄉,里面不僅有一些軍馬,甚至還有一些舊汽車。
雖然這些物資在現在看來并沒有什么特別的價值,但在那個交通并不發達的年代,這些物資已經能解決很多問題了。
眼看著家鄉就要日益好起來了,日子也要越過越好了,沒想到陳賡的身體卻再次出現了問題,而他這一次還能挺過去嗎?
樂天派陳賡
雖說生老病死是人生常態,可是誰又不希望能多留些時間呢?尤其是像陳賡這類老一輩的革命家,好不容易打完了勝仗,怎么會不想看到祖國的繁榮和強盛?
可陳賡的身體實在堅持不住了,1961年時,陳賡已經不能大幅度輾轉,于是他們一家只能在上海安定下來。
盡管陳賡不能奔波了,但他的思想還活躍,于是他多次在會議上表達自己的想法,提出自己的意見,那陳賡有什么想法呢?他唯一的想法就是人民能夠吃飽飯罷了。
為了讓大家的心情不沉重,陳賡都是以幽默有趣的話語說出,在吃飽飯上,他也曾說:希望大家在未來,大腹便便走不動路。
話雖然有點粗糙,但陳賡為人民著想的心情卻是真的,哪怕他的身體就快要堅持不住了,他也在盡自己的力量做一點事。
好在上海的日子讓陳賡也放松了一點,他還會時不時串門,和老友聊起曾經的往昔歲月。每每談及那些槍林彈雨的日子,陳賡總是忍不住的感慨,同時也非常慶幸這來之不易的和平。
只是較為遺憾的是,陳賡還未多看看這盛世和平,就在偶然一天離開了人世。3月15日的這天,陳賡甚至還非常開心地去接孩子放學。
但誰都沒想到就在給孩子脫衣服的時候,他突然就心絞痛。盡管周邊的人已經用極快的速度把他送往醫院,可陳賡最后還是離開了,年僅58歲。
一代虎將的離世,注定會引起眾人的關注,粟裕、李克農、徐向前等人陸續前往,就想看看這位老戰友最后一眼。
尤其是陳賡黃埔軍校的同學徐向前,實在難以接受這突如其來的噩耗,因為他實在想不通,陳賡怎么會這么早就離去了。
有兩點,想不通?
盡管那個年代生活比較艱苦,但1961年已經不屬于戰爭年代,按理說應該會活得更加久遠。
徐向前實在沒想到陳賡會走得這么早,畢竟陳賡的年紀還沒他大,怎么會突然就走了呢?
尤其是陳賡的身體素質一直都比較好,就算在冬天的時候,陳賡還能夠洗冷水澡,就這身體素質,怎么能夠說走就走了呢?
這兩點徐向前一直想不通,但了解了陳賡戰爭時期的經歷后就會發現,原來一切都有跡可循。因為長期在戰場上浴血奮戰,身體承受了巨大的壓力,積累了大量傷病。
建國后,他又肩負起創辦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等重任,工作強度極大,長期的勞累使他的身體不堪重負,更不要說他身上本身就有傷病。
1933年3月陳賡在上海被捕,被關到巡捕房后遭到電刑拷問,而這里面的電刑拷問,只會比電視劇中表現出來的更為嚴重。
而這也為陳賡的身體造成了嚴重損害,留下了隱患,為其晚年的健康問題埋下了伏筆。
猛將離世,令人悲痛不已。毛主席聽聞陳賡的噩耗,神情凝重,陷入久久的沉思,對身邊人感慨陳賡為革命所做出的卓越貢獻,眼神中滿是痛惜。
周總理當時正在廣州出差,驚聞此訊,難掩內心悲痛,總理對陳賡感情深厚,在戰爭年代,他們并肩作戰,共同經歷生死考驗,總理實在無法接受老戰友的突然離世。
最終,在周總理的主持下,陳賡的葬禮隆重舉行,其骨灰被安葬于八寶山革命公墓。
或許有很多人對八寶山革命公墓不熟悉,但這里是眾多開國元勛、杰出科學家及仁人志士的長眠之所。
陳賡同志在此,與曾經一同為革命事業拼搏的戰友們相伴,他的功績和精神,永遠銘刻在人們心中,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為國家的繁榮富強奮勇前行 。
總結
陳賡同志把自己的一生都獻給了祖國,離開時只有58歲,而和他一樣的革命先輩還有很多。
黃繼光所在部隊受阻于敵軍火力點,他挺身而出,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敵人槍眼,壯烈犧牲,年僅21歲;李大釗在北京被捕入獄,受盡嚴刑拷問,始終堅貞不屈,最終慘遭反動軍閥殺害,犧牲時年僅38歲……
正是無數革命先輩前赴后繼,拋頭顱、灑熱血,無畏犧牲與付出,才有了如今和平昌盛的盛世。他們用生命為我們開辟出前行之路,用熱血澆灌了新中國的希望之花。
若有機會跨越時空,給陳賡同志留下一句話,你會說些什么呢?歡迎在評論下方留言,讓我們以這種方式,向革命先輩們致以最崇高的敬意與無盡追思。
參考資料:
1、傳奇軍事家——陳賡大將——《人民論壇》 2006年第08B期62-64,共3頁
2、虎將福將陳賡——《黨史博覽》 2022年第9期45-50,共6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